分类:怀旧文集
2006-05-05
风筝,又称纸鸢,或风鸢,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公元前1000年就发明了。公元510年前后,逐渐流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及欧、美地区。中国风筝一直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山东著名的风筝城市潍坊就有“世界鸢都”之称,不但已举办了23届“国际风筝节”,还在世界范围选出了“国际风筝小姐”,以风筝为媒,促进了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
小时候,每年三、四月放风筝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主要活动。那时,我们中小城镇市场上根本没有风筝出售,大家都是亲自动手扎制风筝,扎制的风筝主要有“八卦”、“五星”、“飞燕”、“蛤蟆蝌子”等,由于受材料的限制,扎制的风筝相对结构简陋、色彩单调,“放飞的高”就是好风筝了。
在我的记忆中,最简单的风筝当数“蛤蟆蝌子”。制作时只要用较厚些的长方形纸折成凹形在中前部的边缘各系一根线,然后合连在牵引线上,尾部粘两条长长的纸带作平衡便告成功了。放飞时,只要一个人拉着牵引线迎风跑动,“蛤蟆蝌子”就会飘飘悠悠飞起来,如蝌蚪般游于天空。
飞的最高的当属“八卦”。取细竹十根,截为等长,刮匀,每四根扎为正方形,将两个正方形同心四十五度叠扎在一起,然后将剩余的两根过中心呈十字扎在其中一个方形上,整个骨架就做成了。找一张比骨架略大的纸,沿骨架边缘留出粘糊部分裁下,把纸和骨架用浆糊粘牢。在骨架中一个方形的四个角上各系一根细绳,穿过纸在骨架中心系一根细绳,将骨架角上的相邻两根细绳与中心绳合系于牵引绳上,剩余两根与用碎布连在一起的布条合系在一起作“尾巴”,“八卦”便制成了。放飞时,需两人合作,一人把风筝高高托起,另一人把牵引绳放出十余米后逆风跑动,在风力的鼓动下,“八卦”飘起,持牵引绳的人须边跑边放绳,直到风筝飞到一定高度受力均匀,牵引绳收放自如时,便可逍遥地或站或蹲或坐或躺,悠然自得地等待别的小伙伴投来羡慕的目光和惊讶的赞赏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丰富多彩,加之互联网进入家庭,互动游戏不计其数,大家对放风筝已非常漠然。在我们这儿,过去一个春季风筝漫天飞舞的景象已不见,即便应一下节气,人们放的风筝也多是从市场上购买,偶有自扎也是老年人所为,孩子们是绝对不扎的,更不用费心考虑风筝的大小、平衡,牵引线位置、角度,尾巴的轻重、长短。风筝制作也从过去的玩具逐步变成了工艺品不“放”而“赏”了。
2006年4月23日写于去青岛的途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