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美食爱读书爱电影简书电影院电影聚焦
《阿飞正传》|| 我为什么这么喜欢王家卫

《阿飞正传》|| 我为什么这么喜欢王家卫

作者: 非著名职业电商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8-08 07:47 被阅读108次
    《阿飞正传》|| 我为什么这么喜欢王家卫

    《阿飞正传》可以说的上是王家卫的成名作。也因此成就张国荣等一众演员。可以说是一部经典的文艺电影。影片也一举获得了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此片描述了一位孤傲、叛逆青年的内心世界,真实再现了香港普通青年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状况

    影片的一开头就文艺感十足,那句经典的台词:“1960年4月16号下午三点前的一分钟你和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朋友,这是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过去了,我明天会再来。”在王家卫电影中,拒绝对人物进行过多的背景交代,落实人物的关系,塑造人物时多以数字或者符号代替或者没有姓名。男性如“阿飞”、“旭仔”、“乌蝇”、“警察223”、“警察663”,像“周慕云”等也可以说成一个代号,出现多部电影里,如《花样年华》、《2046》等;女性的塑造多有“女毒贩子”、“舞女”、“某空姐”、“女店员”、“女杀手”、“妓女”,其中“苏丽珍”也出现在多部电影里面。王家卫在电影中给人物以代号化或者数字化,他们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有着某种感情色彩的某群人,透过他们反映香港社会某段时间那一层人的或迷茫又渴望自由或坚定又无所适从的情感世界。他们大多没有家庭背景乃至社会关系的透露,这种角色与社会的脱离状态所营造出来的无根性漂泊感便使个人独立在社会之外,更加注重表现人的价值和情感。《阿飞正传》也是如此,看到最后,才浑然惊觉旭仔只是那个时代人物的一个代号。除了他还有张学友,刘德华演的一众角色也是如此。只不过人物性格极其鲜明的张国荣已经使他们黯然失色了。这大概也是《阿飞正传》之所以叫《阿飞正传》的原因吧。

    影片中,主人公的出场也极具特点。导演用一组移镜头展示了一副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洋溢着生命之光的绿色在舒缓的音乐下显得生机勃勃。这个场景在影片的结尾是也曾再次出现,暗示着所谓生命的开始也是生命的终结。阿飞就出现在一片浓郁的绿色之后,阴暗的灯光将他完美的五官打磨的更加精致。之后,阿飞在店里出现,结识了那个恬静的女子--苏丽珍。对于陌生男子的搭讪,苏做出了自己本能的反应。然而,当宿命降临时,任何人都无法摆脱它的掌控。阿飞毫无悬念的用他独特魅力俘虏了这个心无城府的女子。但当苏丽珍对他彻底投入时,阿飞又潇洒地全身而退,一举“不会”结束了苏丽珍对他的所有一厢情愿的幻想。即使苏丽珍离去时,他还能用梳子对着镜子整理头发,甚至不愿多看一眼。导演这样的呈现,或许是想更进一步表达阿飞的决绝是与他内心的仇恨与伤痛成正比的。越是憎恨曾经生母的抛弃,就越是在抛弃其他女子的过程中快乐。包括之后的咪咪,也依旧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或者说阿飞生命里只有过客,没有一个女子能真正走进他的内心.

    电影是一门时空艺术,所以在创作领域中,创作者每每需要进行对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探索。《阿飞正传》中导演用不同的镜头,表现了各自人物的内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支离破碎的镜头,但始终都离不开故事的主线,想要突出的主题,再加上画龙点睛般的人物内心独白,更为影片添上更浓郁的文艺气息。慢镜头对于表现某种情绪有着天然的优势。《阿飞正传》里阿飞离开他生母家中的背影;徐徐消失的背景仿佛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漂泊落寞,失望极致的感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巡警刘德华夜夜徘徊在路灯下的街头;用慢推的短镜头和长镜头组合把看似碎片般零碎的时间和窄闭化的空间凸现出了在都市社会中。个人无力逃避却又不得不面对时光的流逝和情感的消逝的孤寂情绪王家卫更是以一种现代香港都市环境的精神渗入到影片中。封闭的、狭小的、流动性的、公众化的、阴暗而缺少阳光的、无法久留的居处都在不断转移的镜头中一一显现。

    从20世纪六十年代至今,香港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在社会制度的限制下,同时由于香港四面环海的位置,使得香港人缺乏国家民族观念和归属感,于是形成了岛屿式的无根文化现象。香港在被殖民统治的150多年历史中,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形成了东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在文化交融的多元混合文化。阿飞这个人物形象,正好反映了当时年轻群体的迷思。浪荡情子的形象一直是很多导演屡试不爽的塑造形象。《阿飞正传》这部影片主要靠人物的塑造来表达影片的主旨,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但却张扬着性格悲剧的魅力。主人公阿飞一直处在一个无根漂泊的状态。这也正与影片无足鸟的意蕴相呼应。他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内心也从未有股归属感,唯一的牵挂或许就是对自己身世的追寻。阿飞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或许是源于其无根的生活状态,他不会娶苏丽珍,不会娶咪咪,不会娶任何人,因为对他来说,家庭本身就是他悲剧意义的开始。其实那时候香港悲剧的年轻人又岂止阿飞一个,末尾的一组镜头给到了梁朝伟。一组撩妹前梳妆打扮,各种准备的镜头,显然又一个阿飞重生了。

    也许是因为王家卫是编剧出身的缘故,独白和台词在他的电影中被运用得炉火纯青。

    首先,因为王家卫的电影主要表现的是一种情绪和情感,情节的叙述方式又是断裂性的,剧情的发展在内是用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推动,在外则是运用语言来交代剧情。没有了独白和台词,王家卫的电影就真的没法看懂了。比如,《阿飞正传》里那句经典的台词:“我听别人说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一直地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以前我以为有一种鸟一开始飞就会到死的那一天才落地。其实它什么地方也没去过,那鸟一开始就已经死了。我曾经就说过不到最后一刻我也不知道最喜欢的女人是谁,不知道她现在在干什么呢?天亮了,今天的天气看上去不错,不知道今天的日落会是怎样的呢?”这样一来便以第一人称的叙说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随着故事的落幕我们知道一直放荡不羁的阿飞只是一个可怜的鸟儿,他从来都没真正地活过,因为他从出生到现在根本就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即使他游戏人生。那只是他用来逃避自卑心理的一种方式。无需置疑,阿飞是一个悲剧人物。因为从小被抛弃,使得他心中一直怀有一种弃儿的自卑与愤怒。

    唯一支撑他活下去的“意义”,可能就是找到自己的生母了。但最终连这唯一的意义也随着生母的决绝而破灭了。到死那刻,阿飞才意识到这是个无意义的寻找,原来自己从来未活过。内心缺爱的人,不曾去付出爱的人,一直逃避去接受的爱的人,是自己!比起无意义的找寻,真心去付出显得更有意义,至少证明自己曾经活过,可惜,阿飞到死才明白这一点,他想看今天的日落,表明他对这个世界还是眷恋的,他还是想重新过上有意义的生活的。都说人到快要死的时候思想会经历大变,会想去极力完成生前内心一直想追求的事,会想起那些还有遗憾的事,会想去弥补那些对不起的人。不知道此刻的阿飞,内心是不是这样想的呢?

    其次,独白的大量运用直接展示了人物的心灵感受,传达了人物的精神信息。王家卫电影中的人物,一般都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拒绝去了解别人,亦拒绝被他人所了解。他们中有些不知道怎样去用说话表达思想;有些觉得说话无法表达其内心;有些害怕承担说话后的责任;有些想说却没有说的对象。《阿飞正传》中的旭仔(张国荣)在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没有太多话的人,等到真正诉说内心情感的对象,却是一个陌生人阿超(刘德华)。他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对陌生人吐露心迹并不用怕会承担责任。丽珍(张曼玉)让阿超陪自己谈了一个晚上,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整个故事剧情说不上新颖,但是表现手法和其对在此种社会背景下对人生意义的探寻。艺术中不失真实。一个无脚的小鸟的阿飞的形象树立在我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孙蔚青,《以阿飞正传为例浅析王家卫电影中的悲剧意蕴》,《新视觉艺术》,2013第4期

    [2],西南大学:《与电影共舞》,2013 年。

    [3],黄莉:《论王家卫的后现代主义特色》,2008年4月,华中师范大学毕业论文

    [4],孙慰川:《当代港台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第92页

    [5],姜鑫编:《中国电影百年经典书系——春光映画王家卫》,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第186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阿飞正传》|| 我为什么这么喜欢王家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wz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