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这两周学习的关键词:梳理教材,学科核心素养,高阶思维,分层赋分,一课一得,多文本阅读,语言运用,语言技能训练,阅读策略,写作策略,立德树人,整本书阅读,大阅读………
这里每一个概念都是值得反复咀嚼回味的,但是操作起来还是个举步维艰。没办法,天生拙笨,悟性差。俗语说:摸着道了,别人又走了不知多远了,总赶不上。
我觉得难的就是一个课堂设计,再细读研学《河南省初中语文学科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中说:“研读课文,关注阅读体验和阅读过程,站在课程核心素养、课程编写体系的高度,思考本课的价值,文本的解读方法,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里每一个字一字一句的读,品味,都包含着一种课堂设计的思维。但如果不去结合实践印证,我认为还是空对空的。
今天读了余映潮老师一篇文《活用教材》,余老师在文中说: “一般而言,我们在大多数时候都将课文的教学处理为阅读教学的材料,在阅读教学之中,又将课文处理为解读教师教学的过程。”
“我们很少将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处理为专题学习的材料,作文教学的材料,口语训练的材料,思维训练的材料,缺乏实际的材料知识,教学的材料,语言积累的材料、修改语病的材料或者改编创作的材料。”
这两句话一下子使我恍然大悟,简洁明了地解释了“用教材教”这个概念的真正方法。不再是面对课文,畏手畏脚,束手无策的样子。教材就是例子,把课文的特点变成语用材料,设计情境性问题,用来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读书苦乐》中说:读书有时就像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 就好比开了心窍…
行走中思索,思索不得时让人抓耳挠腮;得“意”忘言时,欣喜若狂。今天就是说的如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