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参观了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主题主要是关于量化投资的。但是工作比较忙,也变懒了,所以就一直拖着没写,今天抽空写一下关于这次参观的一些感悟。
1.A股年化收益并不差,但是投资者并不赚钱
A股一直被投资者所诟病,也常被拿来与美股对比。美股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怎么看就优秀,而A股就是大家嘴里的自家“孩子”,怎么看都不争气。
但其实如果从过去的数据上来看,A股的表现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堪。
从2006年以来,沪深300的收益率为310%,年化收益为11.23%,而同期标普500的收益是134%,年化收益也只是6.23%。
近10年以来的收益也是有108%,年化收益也是有7.36%,虽然没有标普500的11%高,但其实也还是不错的,如果要是再加上股息的话,年化收益大概是在9%左右,这其实也是远远高于我们GDP的增速。

过去A股的表现并不差,但是又为何会被投资者所诟病呢?
因为这么多年以来,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没有赚钱,甚至亏钱的人也不再少数。而投资者并不在乎其到底是好还是次,唯一的标准就是能不能给自己赚钱,能赚钱就是好的,不能赚钱就是不好的。所以也就有了A股开市以来,一直被大家骂的传统。
而投资者亏钱,主要还在于2个原因。
一个是A股高波动性的特征,牛短熊长,这个从其过去的走势就可以看出来。2005年以来,A股共经历了3轮比较明显的牛熊周期。

(1)第一轮是从2001年到2007年:熊市持续了4年,跌幅最高达到了52.05%;牛市持续了2年,最大涨幅是461%。
(2)第二轮是2007年到2009年,熊市持续了一年,最大跌幅为61%;牛市只持续了9个月,最高涨幅为93.37%。
(3)第三轮是从2009年到2015年,熊市持续了5年,最大跌幅达到了40.61%;而牛市只持续了一年,但是最大的涨幅为127.59%。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就能看出来,A股的牛市往往持续时间很长,而且跌幅也是非常的大,就算投资者是从熊市开始买入,要等到盈利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这期间还是持续下跌的,再加上生活中还有各种开支。
如果要让投资者坚持下来是很困难很困难的,可以说是逆人性的操作,真正能够执行下来的人就很少很少了。但是反观美股,在同一个时期,其基本就是一条向上的曲线,任何时候买入都是可以赚钱的,而且波动率非常的低。
从2001年以来,标普500指数的波动率为16.98%,但是沪深300的波动率却为26.62%,两者的差值差不多是10%。
投资者亏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本身的投资水平并不高,往往都是在牛市高点的时候入市,在下跌当中割肉离场,造成大幅的亏损,另外就是在熊市坚持了很长时间,然后有微赢的时候离场。最终的结果就是,赚的钱并不能弥补亏损。
这从股票基金申赎情况就能够看出来。

2.股债平衡,动态择时
光大保德的金博士认为,正是因为过去A股牛短熊长的特征,而且存在比较明显的风格轮动,所以股票基金的业绩往往不能够很好的持续,能够长期保持排名靠前的基金占比非常的少,这也使得投资者的持有体验非常不好。
那么为了提升投资的体验,也就是降低持仓的波动,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构建股债平衡的组合,这个组合为组合宝,底仓中的股票仓位是沪深300和中证500增强基金,债券是债券指数基金,同时搭配一定的货币基金。
同时根据股市和债市的行情,来调整股和债的持仓比例,做一定的择时操作,以提高组合的投资收益。股债平衡组合的依据是,股市和债市往往存在一定对冲的效果。当股市处于熊市时,债市的收益会比较好;股市处于牛市时,股市收益要比债市要高。
那么,就可以根据股市的行情来做顺势交易,而不是逆势操作,同时通过一定的量化指标,来调整股债的仓位。在牛市时,多持有股票的仓位,甚至是不持有债券的仓位,这样就能够尽可能的提高组合的收益。熊市时,增加债券的持仓,降低股票的持仓,或者是不持有股票仓位。
从其组合模型的回测数据来看,这不仅提高了组合收益的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组合的收益率。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量化模型是否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失效,比如过往的一些因子模型。或者是跟随的人太多,而导致容纳规模有限的情形出现。从目前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组合的收益还是比较稳定的,后面具体如何,还需要持续的跟踪。
以上即为此次参会的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