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与坚持
长这么大,唯一能分享的便是高考英语成绩的突破吧。
读高二那年,150分的英语试卷,每次最高只能考30多分,60分是对自己最高的期待。像是有意,仿佛无意,在上交的英语作业后面写了这么一段话:我的英语很烂,我希望学好它,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晚自习英语老师把我喊走谈话,说了很多,但是至今只记住了一句:怎么可能学不好英语呢,你又不笨,又不是弱智,想学,肯定能学好。
许是被触动了,便开始疯狂的购买有关英语的所有资料,磁带,杂志,试卷,各种英语辅导和练习,每天晚上让自己坚持练习一小时。
那是真枯燥啊,就像不会游泳的人,在寒冷的冬天必须要游过一条小河才会有路得无奈。每天记住这个单词忘记那个单词,顾头不顾脚,但是就是告诉自己,坚持。
那种坚持想死的心都有,你想,如果你满怀着希望打水,但是却只有竹篮,每天往来于打水的路上,辛苦而奔波,却还是一滴水没有,那是怎样的不自信和失望。
年轻的资本在于朝气蓬勃,这话不假。
量变引起质变,这话也不假。
2003年,非典到来,学生都被驱逐回家,娱乐场所全部歇业。在家期间,也不知道是什么想法,开始每天背一篇英语课文,背完以后,总觉得有种释放和轻松。居然,背课文,成了我那段时间最大的乐趣。非典结束的英语测验,我考了70多分,英语老师很兴奋的说,有的同学要慢慢浮出水面了,我知道那在说我,也许,是对我成绩进步的回馈吧,但是相对于老师的表扬,我更有兴趣的则是英语本身。
70分,100+,130+....成绩在突飞猛进,而对成绩的关注却不及对事物坚持的那种乐趣。
当然,这些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因为我早已把这些过往抛至九霄云外。
但是,那时,我真的明白了什么叫做笨鸟先飞。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毕业那年,特别希望自己能从事策划行业。
在祖辈的理念里,没有相应的关系去哪找工作去啊,去哪做策划去啊。
刚毕业的孩子,租房,求职,那是一件大到天的事情,能有一份有宿舍的工作真的要感恩戴德了,还一定要找策划?做梦吧!
是的,那时的我就是这样的懦弱与随遇而安。
做着并不满足的文员岗位,内心却希望着能有机会到广告公司从事策划行业,每次吐露心声,总被同事鄙夷与嘲笑,没有人带你,你怎么做策划?!
是偶然,也是必然,离开了第一份工作。
没有宿舍了,要不断的寻找街头小广告,找中介,租房。
没有食堂了,买个电饭煲,每天清汤挂面打发待业的日子。
没有工作,妈的,既然选择了,就选自己希望从事的行业,哪怕只是在广告公司端茶倒水擦桌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许是求职期间不断的阅读的有关广告的书籍起到的作用,许是为自己打造的博客起到的作用,又或许是对这份工作的渴望起到的作用,终于,进入广告公司了,那是我从事策划的平台,虽然时间短暂,却是对以后工作奠定基础的一段时光。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收到offer的时候在日记本上写下这八个字。
效率与幸福指数的关系
我是笨的,时光兜兜转转,我还在原地打着转。
我也不是成功的,同批的同学或者在最早的岗位上做出更为卓越的贡献,已经在高管的位置上谈笑风生,或者最初选择创业后的坚持,早已将自己的事业打造小有成就。
然而,对于这些,我发现一个惊人的现实,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最初的专注与坚持,他们成功的原因很简单,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持,拓展。
人总是感激最拼搏的日子,因为那段时光最为充实。
专注,坚持,充实,所有词语综合一起,生活给了他们一个叫效率的答卷,然后在答卷上面给他们一个叫做幸福的打分。
前几日,勾搭了简书上一个签约作者,她的书《怕麻烦才是最大的麻烦》,《请停止无效的努力》,在当当网,京东上面卖到断货。我私信问她,你要运作公众号,还要不断的写文章,还要工作,有那么多时间吗。
“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但是你坚持一件事情,就会发现这件事情的乐趣,就像我写文章,写得多了,粉丝多了,那么多人喜欢,就会有成就感,然后就良性循环了呀。“
聊天间隙,她又发我一篇文章,当天要发布的,新鲜出炉。
我惊诧,这也太神速了吧。
“坚持了,就有效率了呀,效率高了,就可以去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就积累正能量了呀”’
好吧,我只能用一个大写的服来形容心情了。
果然,天道酬勤,功不唐捐,专注,坚持,就会产生效率,就会觉得生活饱满而充实,那还有什么理由感受不到幸福的存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