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参加一个健身训练营,很累,想放弃训练,放弃这周的写作训练。人的毅力和惰性,到底哪个更厉害,我想让他们一比高下。
周末开始思考写什么,忽然电视里的一则广告引起我的注意,“自从有了##,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成绩”“妈妈忙,问##!”大致是说,有一款智能交互型学习机,可以示范朗读英语,解答孩子学习中的问题,定时提醒孩子做作业、背单词……总之,很智能很先进。
而广告中介绍的学习机可以代替父母陪伴孩子的说法,我却不敢苟同,父母的陪伴可不可以被替代?值得思考。
说到陪伴的重要性,不得不提一下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猕猴实验:
哈洛把刚出生的小猕猴从猴妈妈身边强行分开带到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为小猴准备了两只代理母猴:一只由铁丝缠绕而成,胸前挂着奶瓶,食物取之不尽,另一只布做的母猴,什么也没有,乳房里吸不到奶,但笑容可掬。
按照“小孩儿有奶便是娘”推断,估计小猴会亲近铁丝母猴,可事实则不然,小猴不到饿得迫不得已都不离开绒布妈妈,一吃完奶就赶紧找绒布妈妈。小猕猴与母猴之间肢体的接触凌驾于吃奶的生理需求之上——只有有饮食需要时,它们才去找铁丝妈妈,其余大部分时间则依偎在布料妈妈的身上。
后来,实验中这些猕猴成年后回到猴群中,基本上都表现出冷漠、孤僻、不合群等各种心理问题。
这个残忍的实验用在这也许不贴切,但是它却凸显出亲密情感对于生命的重要,我们的需求远不止饥饿,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的不可或缺的成分!而这些再智能的学习机能够代替父母吗?
不单单是对孩子,对父母来说,与孩子一起成长,这种幸福无法替代!幸福往往就是这么简单。孩子每一天的成长所带来的心灵触动,就是最大的幸福。作为父母,请珍视这份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