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兮
//
假期的一天下着雨,空气中透着丝丝的凉意。时间变得不再匆忙,早上懒在床上,手里拿一本书来读。
天晴了,就坐在窗户前。打开窗,阳光似乎近了一些,八月阳光的温度是妥帖的。窗台上的多肉和吊兰就在抬眼处,能轻松闻得到窗下的木樨花香,看得到窗外的女桢、银杏树,再远处还有青青竹影……楼下偶尔传来人言稀疏。
若是到了晚上,厨房里火苗在生长,当你坐在那里看着书。橘黄色的灯光撒在身上,昼刚刚开始隐去,外面的天空渐渐变得深沉,甚至有一些蓝色。
这样的一天,有一种“枕上诗书闲好处,门前风景雨来佳。”的感觉。
//
几年前,曾经拜访一位朋友,他是个写作者,正好让我有了窥探他凡常生活的一个机会。他说生活极其简单,怕是会令我们失望。带着参观的心态,严严实实地在他家里转了一圈。
正如他所说,他的家极简单,最显眼的是一台电脑,一张床,然后周围几乎就全是书橱了,无论客厅还是卧房,都是书盈四壁,其它的装饰简单到可以忽略。站在那里,人会瞬间安静下来。
就在那一刻,好像突然落入自然的包围。我明白了芭芭拉•金索沃说的“用书籍来填满所有的缝隙”这一句话,指的应该就是这种状态了吧。
他说,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读读书,喝喝茶。
读书喝茶在我们的概念里并不是难事,在古代的耕读之家也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却不容易做到了。
对于朋友来说,他的生活中只想增添更多的是内容而非形式,他的世界里更多的是灵魂的供养,而非感官世界的刺激。
越来越觉得,能安静下来读会书这样简单的生活反而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
有一天,一位读者加我为好友。她问我是否读了很多书,我想了想:我读的书还真不多,只是阅读从来没有间断而已,只是总感觉时间有些紧张。
就像假期时,我读的那本《苏东坡传》读了竟有一年之久。想起去年的时候,和朋友颖在一家餐馆见面,说起最近在读的书,那时,我已经打算要读这本书了。一年过去,还没读完。好在,这期间看了沈复的《浮生六记》,又断断续续读了《瓦尔登湖》,还有庆山的《月童度河》等几本书,以及一些碎片化阅读。
总有人问,读书有什么用?
读书,如处于一片绿色丛林中,尘埃落定,世界归于清澈;如黑夜火花划过内心;也如雨天行走,内心仍被朗照……
读书就像我们走过的路,看过的云,旅过的行,行过的千山万水,带来的也只是一些认识,一些感悟,一些记忆。但这些,到最后,都变成了你的视野。这些都不是有什么用能说清楚的。
当你读到“所有你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与你重逢”时,你会突然明白,你所经历的痛也许也是你的财富。
海斯曾说:你从父母那里学到爱、学到笑、学到怎样走路,可是打开书本,你发现你有了翅膀。
这是一种阅读。
//
蒋勋说,旅行也是一种阅读。
旅行,不仅是因为会有遥远的陌生的未知的华美的神秘的朴素的烟火的无限可能。在路上,沿路有一排排的树,远山隐约可见,或是天地相接,一片苍茫。或者邂逅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循着心底的方向去寻找,总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线。
旅行的途中,也许你会想起一个人,于是,连同思念的过程也成了风景。或者,在自然中,你能体验到风和飞鸟的感觉。
在漫长的途中,还有两件事可以做。一件是听音乐,另一件便是读书。纯粹地听,纯粹地读。
每一首歌都是一段故事。听歌,也是阅读,读一首歌里的爱恨情愁和一个人的冷暖世间。
途中读书,最最好的出行方式是坐火车,绿皮车,若有呜呜的鸣笛声就更有意思了,还有窗外的风景作伴。
如果独行,最大好处是无论是读书,还是听歌的时间都可以成块,不被打扰,能有大段时间读书,如睡一个长长的觉,都是幸福的事情。
风景在流逝,时光在流逝,思想也在不断地生长。
对一本书的解读是思想和思想的碰撞。读书可以邂逅不一样的灵魂。有的时候,多年后再读同一本书,竟如另一本书。这时的我和那时的我也宛如两个人,那时,像是一个现在的自己与过去自己的相逢。
旅行拓宽人生的广度,读书探寻人生的深度,在阅读中我们去找寻真相与惊喜,精神的经纬由此不断延伸,引领我们向人生的深处走一遭。
该是如此:厨房有火,枕边有书,自然为伍,淡而有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