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说自己最近陷入情绪困境,很难受、很不舒服,有一种深深的坠入感,感觉自己坠入一口深井无法自救。随着聊天的深入她的情绪根源渐渐清晰,原来是她小时候的经历,小时候父母给自己给她那种不正确的爱带给她深深的伤害。父母的爱让她感觉比套上枷锁还让她难受,她感觉自己像木乃伊被牢牢缠绕,动弹不得、挣脱不开,那种窒息的感觉让她陷入绝望的困境,她不知如何走出情绪的深渊。
听着她的诉说我的心跟着一阵阵紧缩,心疼她的同时,也一次次在她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儿子、女儿的影子。每个父母都发自内心爱自己的孩子,都想把最好的爱给到孩子,都在用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做为父母自己如果不学习成长,不会爱还爱孩子,给孩子带来的全是伤害。朋友的故事让我震惊,也让我警醒,一个成人,如今成家立业,有自己美满幸福的小家,有深爱自己的爱人。但依然摆脱不了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累累伤痕。我们现在的家庭也是我们孩子的原生家庭,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也经受这样的精神苦痛,我觉得父母学习成长太重要了。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
她的父母究竟对她做了一些什么,让她如此之痛。
不会爱还爱带来的是伤害一、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并且只注重孩子学习的结果,看不到孩子为学习努力付出的过程,除此之外什么都看不到。个人成长路上的引领、精神的陪伴和亲子沟通一概没有。孩子就像父母的机器,父母拿个遥控操无形中操控着孩子,让孩子按照既定程序该干什么干什么,一心想要把孩子完美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遇见听话顺从、逆来顺受的乖孩子,父母轻而易举就实现自己的愿望,塑造出一个十分“优秀”的孩子,朋友的妹妹就是这样优秀的乖孩子,从此她成为父母的骄傲,妹妹方方面面都好,两个孩子一比较在父母眼中朋友什么都不如妹妹。
其实这样的孩子永远没有自我,没有真正的快乐,他所有的努力不是为了自己,他是替父母实现他们的愿望。通过和朋友聊天让我更加明白,为什么很多名校的孩子会休学、辍学、甚至更为严重者会自杀。因为他不是在为自己而活,他在为父母而活,当有一天脱离父母的“魔掌”之后,他不知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他完全迷茫、恐慌。当遇到学业和生活上的压力之后,他没有能力来一个人独自面对,曾经的佼佼者如今竟这样不堪,他无法面对自己和父母,于是干脆脱离那个环境,休学、辍学、甚至自杀,来逃避这彻肤的痛苦。
另一类孩子和乖孩子截然相反,你越管我,我越强烈反抗,我就不按你既定的路线走,你让我往东,我偏往西,这样的孩子容易遭父母挨打,还被落个叛逆、离经叛道的罪名。
二、父母否定孩子的长相。父母小时候不经意说出的一句话“你怎么长的这么丑呢!”这句话让孩子像被施魔法一般,再也不敢相信自己的长相,即使自己长的很好看,也完全没有自信,在自己眼中自己很丑,甚至闭上眼睛都想象不出自己的样貌。长大后当遇到有追求者给自己送花、写情书说自己漂亮的时候,感觉简直对自己是种讽刺,于是很生气地把信撕掉,把花扔掉。结婚后盯着镜子中的自己,发现镜子中的自己也很漂亮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我是不是逆生长了,结婚后比小时候变得越来越好看了?”
三、精神包办比生活包办更加摧残孩子,让孩子更加痛苦。孩子小时候当父母控制不了孩子的时候,硬的不行就来软的,用一种爱的枷锁来把孩子捆绑起来,以爱的名义、打着爱的旗号,变相来把孩子牢牢束缚起来,像一种无形的丝线把孩子紧紧缠绕在一起,令孩子窒息,看不到希望,又无法反抗。在外人看来父母对你这么好,你还有什么理由说自己痛苦?你还有什么理由顶撞父母?这些孩子宁愿父母对自己不好,这样起码孩子有发泄的理由。父母越是对孩子好,孩子就越觉得承受不了,这样的爱让孩子无法喘息。
四、有条件的爱,付出就得回报。我对你好、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就得考个好成绩。有时候可能不直接说你要怎么怎么样,但父母的给予暗含着你要记住父母的恩情,知道父母有多不易,为你付出多么多,你可要考个好成绩、考个好大学。父母给的爱不纯粹,带有太多附加条件,更不是孩子想要的爱。孩子不想要,但还要感恩戴德接受父母的爱,当孩子不去接受这些爱的时候,那就会被落个不孝、不懂事、不识好歹的骂名。当孩子接住这份沉甸甸的爱的时候,却不知道这份爱背后承载着父母多大的期待,孩子怎么做才能去满足父母的需要,把这份爱回报给父母。这样的爱会变成孩子的压力,丝毫不能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动力。
五、打骂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年龄小无力反抗,无可奈何被父母体罚,把那份愤怒深深埋在自己的心里,聊天过程中当愤怒的情结被勾起的时候,朋友流着泪说:“我可生气!”说着把手中的一支笔狠狠地折断了,重重地摔在地上,伤心哭泣,我的脸上、衣服上都被溅上墨水。那一刻我锥心的心疼,她的内在深藏着多深的愤怒呀!朋友说小时候都习惯挨打了,有一次考试成绩不好,战战兢兢等着挨打,结果爸爸却没有打她,她心中越发不安,甚至去问妈妈,爸爸这次为什么不打她了?原来是有次爸爸准备打自己的时候,妈妈说了句:“你不要再打孩子了,孩子十来岁了,长大了她会记得的。”于是,以后爸爸真的不打自己了。从十一二岁起父母二人开始对孩子好,当父母由习惯性的打骂变成孩子不习惯的“好”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分裂的,矛盾的。孩子诚惶诚恐,她不敢相信父母是真的爱自己,内心有很深的担忧,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其实打了、骂了就不欠了,当父母不再打骂反过来给自己爱的时候,孩子反倒觉得惴惴不安,总觉得欠着父母什么似的,父母的爱让孩子不能承受,内在产生强烈的愧疚感。这份愧疚感影响到她长大后交友,她不能接受别人的爱,别人给一分爱,她就得加倍奉还,不然就觉得心不安,把爱还回去了自己的心才安了。即使遇到自己心爱的人,她也是迟迟不敢接受对方给自己的爱。
长大后,一方面她多想父母别再对自己那么好,另一部分用物质加倍偿还父母给自己的付出,为家里做很多的事。但是,父母老了,知道晚年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孩子了,依然我行我素给孩子他们认为所谓的爱,这种爱让孩子不得自由。她渴望父母对别那么好,甚至是差点。这样起码可以有抱怨、可以有指责的理由,可以来发泄心中多少年来的委屈,可是父母依然是给着自己不想要的爱,让孩子不能拒绝、不能反抗、不能声讨父母的“精神虐待”。内在的无力感折磨着自己,谴责着自己,父母已经这么“好”了,我有什么理由去指责父母不好,我背负不起没有良心、不识好歹的罪名。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变成一种自我攻击,深深地伤害着自己,让自己陷入情绪的牢笼痛苦不堪。
孩子的内在心声: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爱我,爱我本来的样子;我希望你们爱我,只因为你生了我;我希望你们爱我,只因为我是你们的孩子。孩子渴望被理解,被懂得,被父母平等对待,而不是被比较、被忽略。
这就是朋友的经历,心疼朋友的同时,我想对朋友说:关于父母他们一辈子就是这样的行事风格,他们也没有学习过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父母,他们做出来的也是那个当下他们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父母,也不可能重新回炉让自己被父母再养育一次。我们已经是成人了,我们有能力对自己情绪、情感负责,我们有很多资源和途径来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父母生了我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馈赠,若不是残缺的父爱、母爱,让自己内心痛苦不堪,自己也许不会走上心灵成长的道路。所以,父母是来成就自己的那个人,试着在内在与父母和解,用爱来反哺父母,放过父母就是放过自己。
网友评论
只有不断地学习成长,跟随智者,才能真正让我们释怀过去的伤与痛,活出我们自己的每一个当下,活出对孩子、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慈悲的爱!感恩姐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