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若要做得长久,就要努力待人仁慈。要想得到仁慈对待,先要待人仁慈。
顾名思义,仁慈就是仁爱慈善的意思。根据《吕氏春秋·简选》:“於是行大仁慈,以恤黔首。” 宋代范仲淹 《君以民为体赋》:“莫不被以仁慈,躋於富庶。” 清朝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里写:“公故仁慈,天曙,以梦告司庖,飭举蟹投水。” 瞿秋白在《乱弹·菲洲鬼话》里说:“上帝还是很仁慈的,象中国孔夫子那样仁慈。”
当然,这些说法不无道理,要是想要得到什么,首先要付出什么。就像抽水机要抽水,有时候,需要先倒入引水,就是要将低处的水汲引到高处,需要先倒水进去一样。
要想得到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就要先去理解和支持朋友,之所以是朋友,还有很多共同之处的,这是一种关系。
人和人打交道,需要将心比心,朋友之间更要如此而行。我们和朋友交往,需要的是以心换心,不是嘴上说说而已,是要实际行动。
热恋中的男女,都会原谅和包容,仁慈对待彼此,大概都有所需求,想要达到目的,就忽略了对方的缺点。后来结婚,就发现对方的缺点无法忍受,如果有了孩子,更是难以忍受,这样,就容易造成一些问题,就是同样一个毛病,婚前和婚后感觉不同,原因就是,仁慈对待做起来越来越难。为什么?因为人心易变。
就像宽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因为宽恕是一门技术,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就像太阳和月亮能够和睦相处,保持一定的距离,相互牵引,又相互问候,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否则,就容易出问题。
其实人世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最难逾越就是心坎。至亲至爱的人离开人世,当时很不适应,觉得天快要塌了,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因为发现活着比离世更难。哪有时间去悲伤?没有闲暇去哀怨。
人活着,总是渴望得到仁慈地对待,没有想过如何仁慈地对待别人。要知道,在某些方面,有时候,需要一些劝勉才知道,人如同井底之蛙,看到的有限,在认知的局限性里,还幻想着自己的强大,到底如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货好了,什么都好,货不好,白费口舌。
当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就要把暖意送出去,这样就是一种爱心的体现。总有人在想着怎样得到更多,从不去想怎样去奉献更多。思考的内容不同,动机和目的迥异,就会出问题。
仁慈对待也是一门艺术。
与人为善,就是对人仁慈,得到的也是善待和仁慈,因为一提到做好事,都会想到去照顾别人,给别人益处,没想到做好事,其实是让自己得到益处。有一句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概就是这样意思。没有绝对的正确的东西,只是相对看起来正确的,不代表事实,没有事物本来面目。
我们说话的时候,要考虑话语中是否带着仁慈。
如果有,那说明在行善,如果没有,就需要改进。
鲁迅先生说,一个都不宽恕。
这是他最后的表态,当然,鲁迅先生很有个性,说话也很独到,不留情面。事实上,有的人本来如此,后天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对于这样的人,这一代人不好评判,只有让后人去评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