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早期历史非常简单。原因在于其史料极为缺乏。《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一共88个字。
首先我们看,越国的起源。
据《史记》记载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也就是说,越国的先祖本是大禹的后代,因为大禹陵在会稽,所以让其后去侍奉禹穴。所以国君应该为姒姓。
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以后的史书基本都是这种说法,如《水经注》说
夏后少康,封少子抒,以奉守禹祀,为越。世历殷周,至于允常,列于春秋。允常卒,句践称王,都于会稽。
《吴越春秋》说
越之先君无余者,夏禹之末封也。……余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
这是第一种看法。第二种看法是认为,越国先祖根楚国先祖应该是一个人。
据《世本》记载
越,芈姓也,与楚同祖
据《墨子》记载
昔者楚熊丽,始讨此睢山之间,越王繄亏出自有遽,始邦于越,唐叔与吕尚邦齐晋,此皆地方数百里,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因此这个说法认为,越国的先祖是熊渠的第三子,越章王
立其长子康为勾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第三种说法,认为越国的先祖,是从山东迁徙过来的。据《国语》记载
即位数年,东南多有淫乱者,莱、莒、 徐夷、吴、越,一战帅服三十一国。遂南征伐楚。
那么联系上面的史料,难道少康封其子,并非封在会稽一带,而是在山东。其后,他们的子孙南迁?
第四种说法,为周室分封。如《韩诗外传》
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不得处于大国,而处江海之陂,与魭鳣鱼鳖为伍,文身翦发,而后处焉。
但是,实际上周朝也好,夏朝也罢,对于长江中下游,势力根本就没有触及到。怎么分封呢?
提起越国,就要提起另一个词,百越。据《汉书》记载
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百越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群民族的总称。
百越人是非常多民族的总和,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地方。
越这个字,最早出自于《竹书纪年》
于越来宾
据《吴越春秋》记载
禹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
这个无余是什么意思呢?
有专家认为,余和越的古音相似,无和于同样相似。因此,于越和无余应该是对音关系。所以有记载说
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
总之,因为越族之地,偏远而不通华夏,因此越人断发文身,被中原人斥之为蛮夷。
但是于越这一支,应该是后来越国的先祖。
无余传位以后十几代,君主能力衰弱。
有一天,有个人一生下来就会说话。
他说道:我是无余国君的后代,我要重整大禹的祭祀。
于是人民拥戴他为国君,这就是无壬。
无壬生无瞫,无瞫死后,夫谭即位。其后世系又一大段空白。
到了吴王寿梦的年代,允常即位为国君。
后二十馀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
因此,我们对于越国早期历史,只能有一个相对性的结论。
就是他是夏朝后代南迁与当地古越文明相融合,是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相交融,然后推举后裔为部落首长,而建立越国。而越这个字,应该在越国成立之前就已经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