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
《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

作者: e50c22fa7617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22:41 被阅读6次

    “到处能触到至高的力量,

    一切的国度、一切的民族,

    到处能发现相同的人性,

    难道唯有我是异端之徒?”

    ——Omar Khayyam

      《人间失格》作为太宰治先生的绝笔和“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有其独特的魅力。

        探寻其社会背景,本书写就于昭和时期(1926-1989),日本战败,在驻日盟军司令的统治下进行了制订新宪法、解放农地、解体财阀等种种变革,给人民带来的却是破败的都市和极度匮乏的生活物资。

        目睹了左翼势力的妥协,经历了革命思想的破裂,部分作家在战前、战后作出了写作主题的转向,以太宰治、坂口安吾为代表的“无赖派”作家以自谑的态度来表现战后日本战败社会,专注于细致刻画现代人精神与感官世界的双重萎靡,促进了如《人间失格》这样引发读者强烈共鸣的作品的诞生。

        将焦点放在作者本人上,很多人说《人间失格》是自传性质小说,是太宰治先生对其一生痛苦的深省和总结,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叶藏的人生经历与太宰治先生有诸多吻合之处,太宰治先生在他的一篇随笔中提到过,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却很少体会到家人的关怀,不懂得交际;他一生多次自杀未遂,与银座女服务员殉情未遂而被诬告协助自杀,这或许是太宰治先生一生的罪恶意识的出发点,也成为了小说中叶藏开始将内心的堕落转化为外在的行动的触发事件;太宰治先生后来在艺妓小山初代的资助下写作,而小山却背叛了他成为了别人的情人,这对他的打击不亚于由子的背叛对叶藏的打击。

        这种种在情感方面希望的破灭将主人公对于人世的怀疑与恐惧推向极致。

        贯穿全书的两种感情,首先是怀疑,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主人公难以理解人类一切约定俗成的行事方式:无论是为了迎合他人而彼此蒙骗,制定并恪守法律,还是在欲望驱使下见风使舵、互相倾轧争斗。

        叶藏说他不相信一切,除了“这一切终将过去”,唯有此才是永恒的真理。

        太宰先生在书中的第一个发问“所谓的世间,不就是你吗?”就源于对世间的极度怀疑。

        所谓的世间的态度,实际上只是个人或是少数群体的一种偏见。真正的客观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能接受到的极限也不过是有限数量的主观的总和。遗憾的是这一点很难被意识到,人们容易把偏见代入为社会的客观意见。

        其次是恐惧,对人类深重的恐惧源于天生缺乏爱与拒绝的能力,源于认识不到有的爱情和友情终会破灭,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没有真实存在过。

        他竭尽全力地逃避着这种恐惧,发挥丑角精神,戴上伪善的面具与人相处;逃避人类的喧争、对于生活的责任而沉湎于酒和药;学会取悦侍奉精神和类似于撒谎的可鄙品质,只为掩饰真实的、与社会格格不入的自己。

        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程度的防卫措施逃避着人间,也许你不会成为安德烈纪德笔下背德者式的人物,也许你不会走上叶藏的颓唐道路,但每个身上必然有这样的影子,何必拼命想褪去这种格格不入而追求成为芸芸众生的一员呢?

        这种内心深处的恐惧使太宰治先生于书中又给我们掷下两个发人深省的疑问,“信任也有错吗?”“不抵抗也有错吗?”

        我想,罪与罚本就是反义的,受到苦痛的惩罚不代表所做的事就是罪恶,“罪”本就是主观的,边缘化人物所做的事为“世间”所不容,可谁又有能力去定义“世间”的罪呢?

        反观小说题目,“失格”,失去的并不是什么做人的资格,而是向世间的乌合之众妥协的“资格”。即使作为社会的边缘化人物而不得不走向毁灭,至少还拥有直面真实的生活与人性的勇气。

        本书不涉及任何形式的英雄主义,只描绘了以最卑微和最清醒的姿态做人而不可避免的悲剧处境。

    太宰治先生

    作者:李青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失格》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uk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