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奥斯勒的《生活之道》

作者: 秋沼芰荷 | 来源:发表于2021-04-04 18:17 被阅读0次

    作为现代医学教育的始祖、临床医学的泰斗,威廉•奥斯勒的《生活之道》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思想文献之一。

    在这本演讲集里,奥斯勒医师将其深厚的古典人文涵养带入医学领域,触角遍及医疗伦理、医疗与人道关怀以及医病关系,字里行间洋溢着他睿智的生活与行医哲学。

    比如他说:那些教授头衔以及不过尔尔的资历,其实不是别的,只不过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之道而已,是每天所做的功课。

    因为再怎么复杂的动作,只要经过不断的练习,我们身体的某一部分都能够丝毫不差地做出来。音乐家演奏一首高难度的曲子,注意看他的工作:灵活的十指,敲、弹、抚、触、弄,无不恰到好处,还能跟你谈笑风生,乐器仿佛自动钢琴,跟他毫无瓜葛似的。这也还是习惯,长时间的不断练习,加上无数次的失败,自然就具备了这种能力。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拿来说明精神和品德。用柏拉图的话来说,由精神和品德所构成的“人格”,就是“长期养成的习惯”。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他在耶鲁大学的演讲。这篇演讲比较长,但是如果你能耐下性子读完,一定会受益匪浅。


    各位同学――每个人在思想上、言语上、行为上,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行之而不自觉。其实,有而不觉,那才是最好的,如果自以为是,那才最糟。生活哲学是自然养成的,对年轻人,你要教他,他是不会听的。他会问你,明亮的眼睛、鲜红的血液、有力的呼吸、强壮的肌肉,有哪一样跟哲学有关?

    那位伟大的斯塔吉拉人(注:指亚里斯多德)岂不也说,青年人是不消学那些的。他们听见却不明白,是没有益处的。那么,我又何必来烦你们呢?那是因为,我真的有好东西要和你们分享,既无关于哲学也无关于道德和信仰,虽然有人告诉我,演讲总不外乎这其中的一样或两样,最好是三样都齐备。

    我所要谈的,既是老生常谈又是闻所未闻,虽然简单却好处多多;说它简单,你们有些人可能就会跟古代叙利亚国王帅乃缦(Naaman)一样,听先知说只要到约旦河里去浸洗一下就可以洁净麻风病,不免大失所望,掉头而去。

    大家都知道,有一种五十分钱就可以买到的那种工具组,只有一副把手,却可以套在十多种的器具上。一般来说,品质都很糟,就算你到最好的木匠铺去,也不容易找到一副像样的;但是,工人、司机、水手必定人手一副,每个有条理的家庭,打开储藏室的抽屉,一定也少不了。虽然只是一副把手,许多日常的小事,没有它还真办不了;无论是谢菲尔德(Sherffield)的精品还是那些劣等货,从小手斧到螺丝起子,这副把手绝对适用于任何工具。我要送给你们的,正是这样一件礼物――一副万用的生活把手。

    其实我所要讲的,只有一个“道”字,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平平凡凡过日子最浅显的写照;这样的人,要说他有什么生活哲学,也不会比《如你所愿》(As You Like It)里面那个牧羊人高明到哪里去。

    我要指点你们的,不是一套窒碍难行的大道理,也不是一套大计划,而是一条道路,一条即便愚昧也不致失迷的道路;是一种习惯,就跟任何其他的习惯一样,好的或不好的,简单的很――但也可能难如登天!

    几年前,流行过一句话,上面写着:“生活只不过是‘老调’重弹,日复一日。”讲白一点,就是:“生活只是一种习惯”,也就是一连串不需要经过大脑的行为。这可真是至理名言,是一切行为――身体的或心灵的――的根本,也是亚里士多德教学的精髓;对他而言,习惯的养成正是品德的基础。”

    总而言之,任何习惯都是同一种行为的结果,我们所该做的,就是给行为立个规矩。”七个月大的婴儿,要他站起来,非倒下来不可;长到一岁大,他就能站起来走路了;到了两岁, 他可是在跑步了。之所以如此,不过是肌肉和神经养成了习惯。一试再试,一摔再摔,力气就有了。

    放根指头到婴儿的口里,他就满怀期待地吮吸起来,那也不过是哺乳动物数百万年来的习惯反应而已。再怎么复杂的动作,只要经过不断的练习,我们身体的某一部分都能够丝毫不差地做出来。音乐家演奏一首高难度的曲子,注意看他的工作:灵活的十指,敲、弹、抚、触、弄,无不恰到好处,还能跟你谈笑风生,乐器仿佛自动钢琴,跟他毫无瓜葛似的。这也还是习惯,长时间的不断练习,加上无数次的失败,自然就具备了这种能力。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拿来说明精神和品德。用柏拉图的话来说,由精神和品德所构成的“人格”,就是“长期养成的习惯”。

    我所要提倡的生活之道,其实也就是习惯,是一种长期不断重复,逐渐养成的习惯。这种每天身体力行的功课,我称之为“生活日密舱”。你们一定会说:“啊,那还不简单,简单得就跟以利沙(Elisha)的忠告一样!”我先不急着跟你们辩它的价值,倒是我自己的体会之深,还真是言语难以表达的。

    谈到我这个人,大家都说,我生长在很理想的环境下,是牧师九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曾经在四所大学任教,写过一本满成功的书,应邀在耶鲁开一个讲座,一般的风评都说,是个学养俱厚的人。但是,天知道!少数几个朋友就了解,我只是一个再平庸不过的人。你们或许会问,那些教授头衔以及不过尔尔的资历又怎么说呢?其实不是别 的,不过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之道而已,是每天所做的功课。至于其重要性,也正是我将竭尽所能要你们牢记在心的。

    约翰生博士说,影响人的一生的往往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他说:“激发热诚与激情的,不是超级的天体,也不是体液的属性,而是第一本读过的书,是早年听到的一段谈话,或某些偶然的以外。”那我自己来说,就有两件事情。我之所以转学到安大略威士顿(Weston)的三一中学,只不过是传单上的一句文宣,说高年级生晚上可以到交谊厅学唱歌、跳舞――说到歌舞这类才艺,我根本不是那块料,但是,正如扫罗(Saul)寻找他的驴子,我也发现了更有价值的东西: 一个赛尔伯恩的怀特,一个了解大自然,知道如何使孩子喜爱大自然的人。另外一件事,发生在一八七一年的夏天。当时我在蒙特娄总医院实习,对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既担心毕业考的结果,又烦恼毕业后将何去何从,随手拿起一本卡莱尔的书,一翻开,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熟悉的句子:“首要之务,不是着眼既不可追又不可及的过去与未来,而是做好清清楚楚摆在手边的事情。”意思再平凡不过,但却犹如当头棒喝,变成我养成一种习惯的起点,让我能够善用我仅有的天赋。

    在《圣经》中,耶稣比喻葡萄园里的工人是按日雇用的,这故事教导我们应当求每日的饮食,而不要挂念明天可能发生的事,至于明天的,是不当去想的。就现代人来说,这些道理都带着东方色彩,劝人如何做个完全的人,就跟劝人追求至福一样,只是叫人在精神上下功夫,而不是叫他们去采取行动。我却不一样,我可是要督促你们剑及履及,老老实实接受我的忠告,绝不像《传道书》(Ecclesiastes)用的那种口气所说的:“你们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做买卖得利。其实明天会如何,你们哪里知道。”更不会是奥玛•卡亚姆(Omar Khayyam)“酒馆与汝”那种伊壁鸠鲁式的得过且过,我所要用的,是一种最现代的精神,把它当成一种生活之道,一种习惯,一种着魔似的追求,当下就甩开东方的神秘主义与悲观态度,免得自己轻易就败下阵来。“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说得好不辛酸,何不改成:“一天的福气一天享。”何苦让瞻前顾后的坏习惯变成生活的负担呢!就好像一个病人,因眼部的肌肉一时间不协调而造成复视,只要戴上调整眼镜,立刻就觉得舒服,回到清晰的立体视觉;同样地,过度担心的学生,只要不再瞻前顾后,也就可以得到平静。

    我曾经进到一艘大邮轮的船桥上,邮轮当时正以时速二十五节的速度破浪前进。“她是有生命的,”同行的旅伴说,“每一块钢板都有生命,有如一头巨兽, 有头脑和神经,有一副庞大的胃肠,强而有力的心肺,加上一组无与伦比的动力。”才说着,信号声响起,船上所有的水密舱开始关闭。“这是我们最大的保障,” 船长说。“尽管铁达尼好的殷鉴不远。”大家要知道,比起那艘巨大的邮轮,你们是更了不起的一个生命体,正要展开一趟漫长的人生旅程。而我要求于你们的,正是要懂得紧紧关好你们的“日密舱”,控制好机器,以确保航行最大的安全。让我们到舰桥上,去看巨大的隔离壁井然有序地运作。按下一个按钮,倾听生命每一层的钢门关上,将过去――已经逝去的昨天――阻绝在外面;再按下另一个按钮,让金属的巨幕也将尚未诞生的明天阻绝。于是,你们将得以安全,得到一个安全稳当的今天!诗人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吟咏的千古绝唱《墓葬鹦鹉螺》,其中一行,大可将之改为:“默默劳作,日复一日。”就是要我们关上过去,让已死的过去埋葬于它自己的死亡!

    但是,说来何等轻松,要做到却不是那样简单!过去的种种,阴魂不散有如鬼魅,赶走它们,真是谈何容易。祖母的蓝眼,祖父的瘦颊,在精神上与伦理上,都成了你们的一部分。你们世世代代的先人,一直都在思考“天命、未知、意志与命运――宿命、自由意志、未知、定数”,或许孕育了新英格兰的良知,才是你们某些人唱颂《诗篇》第五十一篇以获得救赎,却不跟随基督走进贫民窟。埋葬已死的昨天吧!因为,昨天只会引导傻瓜走向灰暗的死亡,跟你们并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你们的意识清楚的话。逝去的每一个昨天,确实无所不在,每天都在我们的里面运作,但我们的肝脏与肠胃何尝不是如此呢?过去,总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我们绝不能让它称心快意。鸡毛蒜皮的困扰、有的没有的污蔑、微不足道的挫折、失望、罪过、遗憾甚至欢喜――全都应该埋葬在夜晚的忘乡之中。 啊!可是对我们许多人来说,也正是在那个节骨眼上,过去的幽灵开始作祟,梦魇欺长夜,怀扰乱寸心。它们络绎不绝,撬开眼帘,罪恶、悔恨、遗憾,新的旧的,此起彼伏,纷至沓来,所有这些过去的罪恶,阴魂不散,在年轻的心灵中造成可怕的折磨,至深且痛,不知让多少人跟尤金•亚芮姆(Eugene Aram)一样哭喊着:“啊,主呀!请容我紧紧一握,掐死我的心灵。”像这种昨日之病留在我们体内的遗毒,我在这里提供一则“生活之道”,作为对抗的疫苗,恶就是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所说的:“夜里剥光你的灵魂。”这里,指的不是自我反省,而是像脱衣服一样,彻底剥掉白天所犯的错误,无心的或有意的,醒来,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一个新生命。偶尔盘点存活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回首昨日,罗得的妻子的下场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有很多人,放佛被下了咒,陷溺在过往的泥淖之中,结果寸步难行,昨日之非瘫痪今日之是,过去的烦忧,有如懊悔之蛆,在生命的核心里化脓生疮,无异自掘坟墓。只有使徒保罗的榜样,每日一死,复活过来就是一个新人,每天就是一世人的缩影。

    昨日的负担,如果再加上明天的,只会使今日更加举步维艰。因此,要跟隔绝过去一样,彻底将未来也隔绝开来。梦想、空想、胡思乱想、空中楼阁,古人岂不早已说过,全都只是“乱我脑,碎我心”。有人说,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但是,只要是担心明天,对于明天的不确定感,徒然会毁掉今天的努力。有谁能够告诉我,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大家都知道,明天的一切都在未定之天,但是,明天的秘密却在个人自己的掌握之中。且让我们随尤利西斯(Ulysses)走一趟冥府,取出魔环,摆开祭坛,向泰瑞西雅(Tiresias)提出问题。他的答案,我已经有了:未来即今日,并无明天!现在才能使一个人获致拯救。全心全意活在当下,不去想着前面,才是未来的唯一保证。就把你们生命的范围当作使一个只有二十四小时的圈子吧!有一本了不起的数,笛卡尔(Descartes)的 《方法论》,扉页有一幅图,画的是一个人在园子里掘地,面朝土地,上面是流泻的天光,底下的一行说明是:“工作并盼望”。这几个字代表一种良好的态度,也是一句极好的格言。盼望上苍是可以的,但绝不可望着远方的地平线――那可是极其危险的。因为,真理、幸福、安定都不在哪儿,那儿只有虚幻、空无、不实在的许诺、漫天游走的鬼火――地平线上的召唤,全都是在诱惑不知足的人,放着脚边的真理与幸福不顾,去追求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有朝一日,爬到了峰顶,得以一览大地全景,或许到了那个时候,你们才会真切地检讨自己,原来笛卡尔叮咛我们应该经常要做的检查,我们竟然一辈子只做了一回。

    一个担心未来的人,纠纠缠缠的结果,无非是虚耗精神,怀忧丧志。因此,赶紧将前前后后巨大的隔离壁关上,着手培养一个日密舱的生活习惯。千万不要灰 心,因为就跟其他的习惯一样,这个习惯也是经年累月才能养成的,至于方式,则有赖于你们自己去找出来。我所能说的,只是一个大方向,并且鼓励你们,正当青春年华,你们应该有勇气坚持下去。

    现在,可以来谈谈(今天)本身的事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作抉择!要跟约伯(Job)一样,不要让任何仲裁者介入,随时掌握自己的轮舵。知道自己的有限,并充分融入及其顺畅运转的乐趣。对于自己能够活着,能够看到日出,能够置身在这块天赐其美的丰腴大地,任你驱驰,任你享用,应该打从心底生出至大的喜乐,并将全部的创造力灌注于其间。勃朗宁(Browning)说得好:“在我们四周展开、展开双臂迎接我们的,是一个为我们打造、任我们享用不竭的世界。”首先要问的是,早晨起来的感觉是什么?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我们当中,颇有一些人,一大早起来就精神萎靡,却不知道,青年人睁开眼睛就觉得生活好累或提不起劲来,那是因为自己糟蹋了生命的机器,让引擎做了太过度的操劳,又不清除里面的灰烬与炉渣。有些人,与尼古丁女郎交往过密,或与巴克科斯先生厮混终日,更等而下之的,是与少女阿佛洛狄忒缠绵通宵,所有这些,“对体弱的青年人来说,都是强大的腐蚀”。一个人若要仪表得体,就先要有一副干净的身体。冷眼旁观今天的学子,论警醒认真的气质,论敏捷灵活的体态,我不免怀疑,自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以来,还真是每况愈下。我敢大胆地说,古圣贤心目中的典型,不是别的,不过是健全的身体加上健全的心灵而已。两者只要缺其一,单独一项是不可能清新甜美的,你们更当记住,经师班•艾兹拉(Rabbi Ben Ezra)说得真切:肉体与灵魂是相辅相成的。早晨的形貌造就一个人的一天――大体上要求是一部干干净净的机器――广义来说,讲得只是身体的规矩。但是, 法国的俗谚说得好:“快乐得自于肠胃。”伏尔泰岂不也说过,消化不良的人不可能活的有好脸色;又说,身体功能有障碍的人,抗压力必低。维持身体的健康,有助于保持心识的清明,每天最初几个钟头的感觉,正是检验正常状态的最佳指针。口齿清晰、头脑清楚、眼睛清明,是每一天的天赋权利。正如马希教授(Professor Marsh)从一根骨骼就能判定是哪一种动物,同样地,从醒来的第一个小时,就能够看出一个人的一天。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万事端看起头。就青年人来说,早晨起来,之所以感觉委靡,通常是两种原是本能――生物性的习惯――缺乏管理所致。其一是个人的保养有关;另一则与物种的延续有关。讲到适当的饮食,耶鲁的学生应该做个好榜样,但是,师长的忠告,青年人总是马耳东风的居多。尽管如此,我在这里还是要不厌其烦地强调,在饮食上养成了漫不在乎的习惯,那可是心理健康的大敌。我自己一贯的生活规矩是:任何食品,凡是无益于我的健康的,必定毫不犹豫地予以杜绝,凡是有违于我的待客之道的,也会毫不避讳地指出来。时至今日,讲到喝酒,尽管酒精成瘾的还只属少数,但在一群男人里面,早期宿醉以至于整天无能的,总是不计其数。说什么浅尝辄止,其实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实很清楚,要保持身心的最佳运作,最好是滴酒不沾,对你们青年人而言,我在这里奉劝一句,最保险的做法莫过于彻底戒除。至于抽烟,你们大部分也都明白,过度的结果,就是早上起来时眼睛浑浊、头脑迟钝。自己不妨留意、观察,必要的话,就该节制。从前额到后脑勺,如果觉得紧紧的、沉沉的,记性变差,目似死鱼之眼,舌头生苔,口有恶浊之气――你们有许多人都清楚――我也明白――抽烟过量正是祸首。另外一种原始的本能,则是为了传宗接代,是自然加诸于我们每个人的,那也是肉体沉重的负担。总而言之,驾驭柏拉图之车,哪怕是我们当中最优秀的人,也一定要全神贯注。野性难驯的感性黑马,非经一番苦斗,严加管束,是无法叫它安分的。你们都是过来人,感性那匹黑马一旦发作起来,拖着你们的理性白驹乱窜,下场往往就是车毁人亡。

    既有一副清新可喜的躯体,一天之始就不至于有那种迟顿的感觉,也就不会像歌德之所言:晨起的懒散导致荒废的一天。将心灵当作一部运转的机器,妥善加以控管,使之积渐成习,收发自如有如行走,这也正是教育的目的。但是,真能达到的却不多见!真要做到这一地步,念兹在兹之外,却也不宜操之过急,总要让自己有喘息的机会。时间,其实很多,日子,也还蛮常的。一天里面,醒着的时候起码有十六个小时,至少拿三四个钟头安安静静收服你的心灵机器。专注是学习有成的秘诀,只要能够专注,自会逐渐生出力量,克服任何科目。无论多么迟钝的心灵,持续不断的努力自会发光。有句老话说:“青年人不快就不爽。”比这更糟的是,无法养成宁静专注的能力,乃是心理问题最主要的症结。有些年轻人,一起步就是这种步态,以至于永远一事无成,对于这种人,柏拉图最是同情。人生最大的悲剧之一,就是年轻学子一窝蜂地急功近利,患得患失,到头来误了自己的一生;也就是说,他这一部人的机器,虽然日日夜夜地转动,却得不到别人的赏识和重用。关于这方面,以色列的一位智者早有所见,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则是这样说的:发作的频率与严重性既不在于天性,也不是因为工作太过于繁重,症结乃在于那种时不予我的莫名恐慌,处在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紧张中,焦虑其质,忧郁其果,内心得不到和谐与安适,总而言之,我们在工作中,这些问题很容易随之俱来,但是,一个欧洲人,做同样的工作,十之有九却不致如此。

    歌德说:“才能自会在静默中形成。”但却也不需要整天埋头苦干,十六个小时中,拨几个钟点也就足够了,只不过,须得每日用功,有恒心、有条理、有系统,日复一日,自会养成强韧的心理机能,恰如小孩学步之于强化脊髓,音乐家勤练之于神经中枢。亚里士多德说,学生要在竞争中得胜,动作需缓,声音需沉,言语需慢,千万不可沉不住气,稍微受到挑弄就尖声厉叫,仓促行动。将自己关在“时密舱”(hour-tight compartments)中,全心贯注予于手中的事情,工作量自然会增加,熟能生巧也自在其中。这种心理习惯一旦建立,生活可以无虑矣!

    专注是一门慢工出细活的艺术。细嚼慢咽,心理上一点一滴地适应了这种习惯,光凭这一点,在《吹毛求疵传奇》(Fable for Critics)中,罗威尔(Lowell)生动描述的那种“心理的消化不良”,自然也就不会找上门来。满脑子追求效率所造成的莫名恐慌,也用不着去烦恼,只要用心地去寻找,着意地去下功夫,这种无中生有的心理作用很快就会消失。一个人的学问,绝不能用眼前的来衡量,就算你把全世界的手指头都加起来,也无法去量化一件最有成效的工作。自我教育有四五个小时不是太多,但是始终如一的操练,必得这日知会另日,这周确认另周,这月见证另月,而培养出一个好习惯。如此这般,有一锭银子的人就可因此赚得厚利,有十锭银子的人至少也可以守住本钱。

    这项功课持续不懈,可以让人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清明理性,同时能矫正青年人的动辄倦怠、烦躁、焦虑以至于心虚不宁,没有比这更好的了。以此作为护身符,恰如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所说:赫赫此石,化物成金。养成这种习惯后,对于“生活是什么?”这个一再被人提起的问题,你可以大胆回答:我不去想它,我活出它来;唯有这种生活哲学,让你触及生活的真正价值,掌握生活的潜在意义。蜕脱绝望,通过疑惑之城与巨痛,身怀此一护身符,乃能到达喜乐山,在那儿得遇心灵的牧者――知识、经验、警醒与真诚。你们或许有人质疑,这只不过是伊壁鸠鲁式的禁欲主义,哪里比得上贺拉斯(Horace)的甜美咏唱:斯人何乐,独乐斯人,说自己拥有今日的人,安坐其间,乃能放言,明日汝等皆黄花――唯我活在今朝。

    你们会怎么想,我不介意。我只不过告诉你们一套生活哲学,这套哲学,在工作上,使我大得裨益;在生活上,也受惠良多。华特•惠特曼(Walt Whitman),身为他的医师多年,他不常跟我谈到自己的诗作,顶多偶尔吟上几句。但我记得,一个夏日的午后,我们坐在他坎登(Camden)小屋的窗 前,一群工人打从屋前走过,他友善地招呼他们。之后,他说:

    啊,劳动一天,无论用手或是用脑,何等尊严!

    我曾尝试

    提升当下与现实

    使他们明白每日工作或交易的尊严

    唯有这种态度生活,你们才能学会如何把稳犁头不致犁刀偏掉,也才能够成就真正的人生。

    身心的琢磨之外,还有什么呢?

    你们应当都记得,在耶稣行世的所有事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位焦虑的犹太人老师尼哥底母(Nicodemus)夜里求见耶稣,恐怕他多姿多彩的一生独缺永生的平安。基督对他所说的讯息,也就是对全世界说的,同时也是现今最需要的讯息。耶稣说:“你当从圣灵重生。”你们都希望自己成为人中之龙――成为耶鲁人,这是你们的权利――你们应当也都识得那些构成世界之镭的伟大心灵,你们当从他们的灵出生,不论是拿撒勒人(Nazarenne)耶稣充满灵性的追随者,或是这个时代自各国挑选出来的伟人,你们都当以他们为典范。

    一日之始,必当始于耶稣与他的主祷文,而不必其他的。无须教条,你们祷告,信心也就尽在其中,足以启发你们所涉猎的任何神学。当思想给心灵上了颜色,千万不可错过世间最美好的文献,就这样让日子溜走了;你们必当熟读《圣经》,也许你们不像你们先辈那么认真的学习,《圣经》仍有其传诸久远的权威,能琢磨人格塑造行为要学习以利户(Elihu),能明白上帝的大能与美意。日复一日,每天十五至二十分钟,与先贤同在,日积月累,将可以与先圣为友,你们将得到属于自己时代的信心。他们讲述先人的事迹,你们当倾听。但是,每个时代自由其精神与理想,一如自有其礼仪和娱乐。你们当然认定自己的学校是最好的大学,而且正处于全盛时期。当你们回首去看看七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译注:指十九世纪),你们一定会觉得当时的学生居然那样邋遢与乏味。其实你们若往前面去想,免不了也会发现,你们今天的衣着与时尚,在你们后继者的眼里,还不是同样的寒酸。变迁是不变的定律,各个时代都有伟大的新思想,今天如此,伯里克利(Pericles)时代亦复如此。唯一不变的是人。尽管大家都说人类一直都在进步。构成人性的爱、希望、恐惧与信心,以及人心的悲悯,始终都是不变的, 任何文学作品中,拨动慈悲之弦的灵感泉涌,同样是不分时地的。

    日密舱中宁静过,心自轻灵,乃能负载自己与旁人的重担。用不着去羡慕溪边的青蛙(Batrachians)。生活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简单明了,有世世代代的伟人在前引路,进入他们的心血,他们的思想定可成为你们的灵感。在我的眼里,已经看到了二十年之后的你们――坚决的眼神、宽阔的头脑、光润的面颊,一群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成功的绅士,不论你们属于哪一个领域,感性的或理性的,前人的精神酵母都是你们所需要的,唯有酵母的发酵力量够强,才能转化平凡如纳米西斯(Nemesis)的人,《诗篇》的诗人如此说到他们:“他将他们心里所愿的赐给他们,却使他们的心灵软弱。”

    我在前面引述过约翰生博士所讲的,小事影响人的一生。我的这些话语或许微不足道,但有可能给你们一点帮助,使你们知道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得着智慧的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威廉•奥斯勒的《生活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ul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