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万物的运作逻辑,总是存在着妙不可言的内在联系。接下来本篇将通过几个物理学上的概念,向大家通俗易懂地普及经济现象,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走向。一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首先,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始终没有逃脱一本书的描述。这本书就是《国富论》。它问世于1776年,被尊为西方经济学 “圣经”,作者亚当·斯密也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是他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在于:在社会行为中,每个人的行为也都是由“利己心”出发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都会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利己心”会指导大家把资本向着最有利的地方去投资。但当投入过多时,其行业利润便会减少,于是大家会自然地改正这种“错误”的投资。所以,纵使没有任何法律政令的干涉,这种“利己心”依然有一种内在平衡作用,这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按照这种逻辑,看似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拥有其自行调整机制。比如越是社会所需要的地方,利润就越大。它将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产品。结果这种投资可以增进社会的繁荣,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两者之间可以得到自然的和谐,这就将个人的利己主义与社会财富统一起来,是不冲突的。因此他主张尽量减少政府干预,把“自由竞争”奉为上上策。这就是自由市场经济。
欧洲国家和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的践行者,尤以美国作为自由市场经济的代表,其经济的繁荣说明这种理论的可行性。这就好比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布朗运动。物体是由许许多多分子组成的,而每个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因为每个人都在朝自己利益最大化运作,所以这是一种没有“公共秩序”的运作。
“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学理论一经出世,就迎合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大势所趋,它非常符合资本的趋利性和扩张性,这就像当时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经典。万有引力形成了世界万物的互相作用和关系,“看不见的手”则形成了如今世界的经济模式和格局。有意思的是:二百多年过去了,凡是遵从这个理论的国家都比较富裕,凡是不遵从这一理论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比较贫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硕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借鉴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
如果真理是一场比赛,历史就是最好的裁判员。牛顿于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的确立。爱因斯坦于1905年建立的狭义相对论,将牛顿的经典力学推翻重建,让世人更加深刻认识到世界的真相,完成这一过程用了二百多年。
《国富论》问世至今恰恰也已经过去了二百年。实际上,早在这本书出版的一百多年以后,历史已经暴露了它的有待完善之处。按照《国富论》的论述,整个社会将会持续、有序地发展下去,但是几十年后,资本主义国家就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
自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以来,世界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其中美国7次、日本7次、联邦德国7次、法国5次。每次经济危机都会严重地破坏社会生产力,都使社会倒退几年甚至几十年。1933年美国有1040万英亩的棉花被毁在地里,巴西有2200万袋咖啡被销毁,丹麦有117000头牲畜被消灭。而此时,千百万人正饱受失业的痛苦、当广大人民仍在贫困线上挣扎……
而如今,全球经济危机每7年就出现一次,2008—2015年就又是这样一个阶段。具体情形大家已经看过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究竟什么是经济危机呢?可以通俗地来描述一下:资本家为了赚钱,不断投入和扩大生产,不断要求工人加班干活,然后就生产出了大量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却卖不出去,为什么呢?因为社会上的消费者也是广大劳动者构成的,劳动者创造的财富都集中到了资本家手里去了,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去消费。劳动者手里没有钱消费就会疲软。
自由市场经济大大激发了大家的劳动积极性,但是创造的社会财富不断向资本家一方单向流动,劳动者分配不到这些财富,于是就造成商业的不流通,所以经济危机的本质其实就是钱不流通了。钱本身是没有价值的,钱流动起来才有价值。
资本主义国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经济危机,这说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并不是完美的。《国富论》的局限性被历史证明了。按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推算,三百年内不会有人像爱因斯坦推翻牛顿力学那样去推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虽然现在只过去了二百多年,但是按照互联网和工业革命的革新进度,这个时间会提前到来。
物理学中有个概念叫作“熵”,即物体都是由粒子组成的,粒子又是不断随机运动的,也就是“无序运动”, “熵”就是衡量一个物体里的粒子做运动“无序化程度”的一个概念。当熵处于最小值时,那么整个系统也处于最有序的状态,也就意味着每个粒子产生的能量都会统一地收纳和释放。所以系统的能量集中程度最高、有效能量最大。相反,当熵为最大值时,整个系统的有效能量呈完全耗散的状态,也就是混乱度最大的状态。所以一个系统的能量可以用它内部粒子运动的“有序化”去衡量,即熵越小,系统能量越大,也越稳定。
而我们使用的金钱,其实就是我们在使用之前所投入的“能量”,归根结底,金钱只是储存着的能量的债权而已。一个井然有序的系统,其能量的利用效率就越高,能量就越大。比如互联网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革新力量,就是因为计算机是高度有序的系统。
如果按照每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每个人虽然都会有一股冲劲,但是每个人产生的效能会互相抵消,整个社会就支离破碎,熵的增加越快,混乱程度也就越大,我们当代世界的危机触目惊心的道理就在这里。
二、囚徒困境的故事
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赃物,证据确凿,两人都被判有罪。如果另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了,则两人各被判刑8年;如果另一个犯罪嫌疑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因已有证据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8年,立即释放。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
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大家都只被判1年。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所以首先应该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事双方都会怀疑对方会出卖自己以求自保,其次才是亚当·斯密的理论,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这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坦白,我抵赖,得坐10年监狱;如果我坦白最多才8年;假如他抵赖,我也抵赖,我就会被判1年,如果我坦白就可以被释放,而他会坐10年牢。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不管他坦白与否,对我而言都是坦白了划算。两个人都会动这样的脑筋,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结果都被判8年刑期。
这个案例中,两个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从而均被判处1年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8年的结局。纳什均衡理论首先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但是我们可以从这里发掘“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因此,人类心理、思维、价值观、行为上的混乱,也可以归结为熵的增加。当世界达到最大熵状态,意味着人人自危,互相对抗,所有的生产效能都会被相应的副作用抵消,此时万物一片死气沉沉。
水木然点评:
二百年之前,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发展,我们应该鼓励自由。二百年之后,社会的自由度已经充分释放,此时我们应该思考运作效率的最大化。物体之熵即经济之伤,应该降低到最小。
我们必须意识到大环境的变化,传统商业是一门竞争的艺术,往往是抢到先机者往往胜出,价格低廉者胜出,这也叫自由竞争,而在互联网、工业4.0等新技术的配合下,现在的商业越来越变成了一门协作的艺术,做服务的比不过做产品的,做产品的比不过做平台的。大企业在努力裂变成平台,比如海尔的创客工厂,就是要打造成为孵化项目的平台。小企业在聚变成平台,比如滴滴和快的的合并、优酷和土豆的合并、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此外,做产品的也在努力做成平台,比如小米手机,表面上是在做产品,其实也是在做平台。
大家发现了这个趋势了吗?企业未来真正的发展方向是平台化。在平台上,大家求同存异,互相补充,共同发展。而平台化的本质其实就是经济发展模式正在由以“竞争”主导迈向“协作”主导。
三、猎人打猎的故事
两个猎人出发去打猎。假设一头鹿有400千克肉,但必须两人合作才能打到,一个人打什么都获得不了。同地区有一群兔子,一共有200千克肉,两人合作可以全部打完,但一个人打也可以获得100千克肉。两个猎人各自都知道对方的平衡策略,但不能通过任何方式影响对方的决策。最终的结果会怎样?
A鹿B鹿: 200千克,200千克
A鹿B兔: 0千克,100千克
A兔B鹿: 100千克,0千克
A兔B兔: 100千克,100千克
这里面有两种情形:
(1)两人都猎鹿:任何一人单方切换成猎兔子,都会让自己的收益从200千克跌到100千克。
(2)两人都猎兔子:任何一人单方切换成猎鹿,都会让自己的收益从100千克跌到0千克。
注意,这里面都是单方更改。协作的重要性从这里可见一斑。如果两个人都只顾自己,只能获取部分成果。如果两人选择合作,可以获取最大的成功。但是,如果两个人的合作不够信任,一切都是一场空。
这就是著名的纳什均衡理论:在一个局中,所有参与人组成一个效果最大化的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换句话说,如果在一个策略组合上,当所有其他人都不改变策略时,没有人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则该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即每个参与人的策略是对其他参与人策略的最优反应。
《国富论》强调了“分工”的形成,以及“分工”对社会财富的贡献。而如今我们必须开始研究“协作”关系,用“协作”来实现运作效能最大化的平衡。这就是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类活动特点,只有深刻理解这一变化,才能将经济推动到更高的台阶。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我们正处于这个大变革的洪流中。所有产业的供应链都在重建,人的重要性在加强,而资本的稀缺程度在下降。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网络“节点”,只有被“链接”起来才能发挥效应。以前的生产关系主要体现在物与物上,现在将逐渐转移到人与人上,这将成为企业组织转型的重要背景,闭门造车的时代一去不返。
人与人博弈的结果,就是资本所有者要让出一部分所有权、决策权、分红权与人力资本共享,改变资本雇用人才的局面,实现资本与人才共同治理。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协作的过程就是资源共享,通过优势互补的过程实现组织的基业长青。于是公司的合伙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2012年,阿里巴巴结束了与港交所旷日持久的博弈,最终因不愿放弃合伙人制从港交所退市。2014年中国房地产业龙头万科集团召开了合伙人创始大会,共有1320位中高级管理人成为首批万科事业合伙人。
所谓大我无我。一滴水要想永不消失,就是把它放入大海里。一个人要体现自己有多少价值,就看他能形成多大的周围联动。求同存异、协作共享才是大势所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