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士道的发心

中士道的发心

作者: 故都的秋2017 | 来源:发表于2019-11-27 19:40 被阅读0次

学深信业果部分时我法喜充满,劲头十足。而学习本课时,真真切切体会到啥叫法不入心。既而产生许多烦恼,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小组共修。小组共修结束,我终于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我觉得我的心行还停留在下士道。

下士道的发心是追求来生幸福为主,今生幸福为辅。这我完全接受。居士学佛并不是不要财富,眷属,受用。这在除邪分别部分说的很明白。离苦得乐不仅仅是我的初发心,也是大多数佛子的追求。断恶修善方能离苦得乐。我觉得我的快乐就是财富,受用,眷属的圆满。我觉得我的追求与宗大师下士道的施设是吻合的。

学完三遍法义,我对出离心还没能完整准确透彻的理解,更遑论接受运用了。我觉得出离就是不该追求幸福生活。我还没能体会幸福的味道就要眼睁睁错过,这怎么行?有句话不是说宁可明明白白的放弃也不要稀里糊涂的错过嘛?就好比我夜以继日地备战高考,突然有人告诉我大学文凭没用读书没有用。这叫我情何以堪。

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源于我对出离的错误认知。我所理解的出离就是放下世间的一切去体证空性。真想求得解脱者入山唯恐不深,谁还留恋世间?世间的五欲六尘只会障碍解脱。现实情况是我既想摆脱痛苦又害怕出离,宗大师的施设有别于我的认识。可我又不能全盘否定自己。

有时候问题的解决源于一念之差。小组共修时当讨论到“我不怕轮回,没品尝痛苦,怎么体会快乐。”我内心豁然开朗。其实我就有这样的认识。觉得轮回也没那么可怕,假如下辈子投胎做人,我还能继续修学佛法,这何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深入思维,我发现我的想法有失偏颇。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思维习惯,就像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大多数人只看八九,不看一二。再比如觉得好事有可能发生在我身上,坏事与我无缘。就像买彩票。我也不例外,我觉得即便轮回,下一辈子很可能是三善道,因为我学佛啊。从来没想过,即便来世得人身,假如不能得遇善知识,无法学佛,将来还是会堕入三恶道。因为生命有无尽的未来。就算生到天上,天福享尽,也会堕落。忉利天子的故事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至于不怕痛苦的说法,更荒谬了,虽然没能体会三恶道的苦,可人间的苦就能受的了?远的不说,像这样的天气穿着背心裤衩在外面不要说待俩小时就算半小时我也受不了。更不用说八寒地狱了。所以说痛苦发生在别人身上那叫故事,当发生在自己身上才叫事故。

可能有时候会想人间不止有苦还有乐嘛。有苦有乐乃人间。你看有的人整天乐呵呵的。肯定乐多苦少。他人的苦乐有各自的因果。就像每个人对苦的感受不同,对快乐的感受也不一样。就拿我自己来说,所谓的快乐是什么?肯定是对痛苦的解决。就像一整天没喝水,渴的要命。渴就是痛苦,当喝上水,不口渴了,就获得了快乐。中国人造词很讲究,所谓痛快,言外之意就是痛并快乐着。快乐与痛苦相伴而生,就像硬币的正反面。或者理解为快乐是从痛苦中产生的。痛苦是快乐之母,快乐是短暂的,痛苦是恒常的。难怪索达吉堪布在《苦才是人生》中说,人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

想通了这一点,出离什么就有了答案,是出离痛苦,出离轮回,解脱惑业。所以解脱道就是从发出离心开始到出离心的圆满成就。唯有真正解脱惑业苦,才能获得涅槃究竟乐。师父说发心是修行的根本。解脱道的修行也不例外,所以当下我就从发出离心开始吧!

相关文章

  • 中士道的发心

    学深信业果部分时我法喜充满,劲头十足。而学习本课时,真真切切体会到啥叫法不入心。既而产生许多烦恼,这种状态一直持续...

  •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28课

    上节课学的是发菩提心的前行,对下士道、中士道的修行生起意乐,发菩提心,本课学习发菩提心的正行:从发世俗菩提...

  • 51课

    51课分享 上课学习了中士道的发心必须要发出离心,如果不发出离心修行无意义,必将导入恶趣无法脱离轮回。那如何才能发...

  • 发心菩萨道

    最近一直脾胃不好,感觉身体发育,感觉,感觉,这个感觉很吓人,这个起心动念很吓人,本来好好的脾胃,好好的身体,被这个...

  • 若存若亡(当下日记)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我在下士和中士之间反复徘徊。 ...

  • 对老子言道之浅释

    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道可道,非常道。” 所谓“上士...

  • 纸鹤的祝福

    正确的道路並不是轻松好走的(52)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

  • 闻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是什么?是那个“道可道,非常道”的...

  • 先说苦谛密意,思维轮回总苦

    《道次第》的建构核心是三士道,下士道是中士道,上士道的基础。所以三士道是有机的统一体。这也是《道次第》的殊胜之处。...

  • 中士闭口

    上士闭心,中士闭口。闭心就是不轻易动心,无论遭遇什么烂事,始终心平气和。闭口是不随便开口讲话,谨言慎行。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士道的发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jm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