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是位多才多艺的诗人,既写得一手很好的草书、隶书,又精通音乐,而且是有名的画家,是文人画的开始人物。
他是个杰出的诗人,现存诗400余首。题材广阔,政治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其中的边塞诗、山水诗成就最高,边塞诗写于前期,山水诗是后期作品。
边塞诗代表作:《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其中《老将行》是七言古诗,篇幅很长。著名的《使至塞上》是开元25年,王维奉命出塞道河西节度使慰问边界战士时,出色地描绘了边塞的山水景物。
山水田园诗,大多数为后期作品,写他隐居终南山和辋川别墅闲情逸致的生活,这方面常为人称道的是《辋川集》20首。这20首诗确实表现了王维在描绘自然景物上高超技巧。
他特别善于用景色描写表现清幽孤寂的意境。
一、构图美:如《渭川田家》将夕阳、牛羊、牧童、野雉、田夫等散点笼照在一个“归”字下,流露出“闲逸”之趣和作者的价值取向。《山居秋暝》,用月、松、泉、石、竹、莲结构出一个雅静的境界,间缀以浣女、渔舟,突出了一种恬淡、安详、高洁的精神追求。
二、色彩美:善于将各种色彩和谐地配合,使之彼此对照映衬,逼真生动地表现自然界的形形色色,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如《积雨辋川庄作》中有“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两句,白鹭和黄鹂形成色彩对照,漠漠水田与阴阴夏木,既有色彩映衬又有明暗对比,组成了情调统一、完整和谐的画面。
三、层次美:绘画常常通过大小、远近、高低、虚实的层次感,使观者透过有限的空间,联想画面纵深处的阔大意境。王维诗中的写景也具有层次美,如《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土氙。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写景高低参差,远近错落,很有立体感和层次美。
四、线条美:王维还成功地吸取了绘画线条勾勒的技法入诗,例如《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画面上有直的孤烟,圆的落日,横贯大漠边缘的地平线,蜿蜒曲折的长河,四种不同的线条,勾画出雄浑壮阔的塞上风光。
不得不说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诗中有画”,而且还绘声绘色。
他善于以声造境。一方面,他喜欢捕捉和描摹大自然的音响来刻画景物,创造意境。如《山居秋暝》中间二联,竹喧和浣女归(的欢笑)声是实写,而莲动和划船声是虚写,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发、诗意浓郁的秋景。
而同是状秋色的《早秋山中作》“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一联,则是借助蟋蟀、秋蝉的鸣叫声,渲染萧瑟的气氛和诗人落寞的心情。
王维喜欢以动衬静,偏爱清幽寂静的境界,又善于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如《鸟鸣涧》“月出惊飞鸟”一联和《秋夜独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都是以鸣声表现“山更幽”的境界和使人清心入静的禅趣。
他的诗中有禅,“不用禅语,时得禅理”。王维中年奉佛日笃,妻死后独身三十年,既悟世事皆空,即将山水田园作为慰藉心灵、静修涤尘的净土,而佛教禅宗的静心观照,使之对自然山水“审象于净心”从中悟理得趣。
天宝年间王维思想已转向消极,经过安史之乱,更是消极,对政治不闻不问,尽管官至尚书右丞,仍不感兴趣,上朝回家便念经拜佛,写诗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佛门何处销。”明白表现他晚年思想,在佛教圣地寻求精神寄托,对政治漠不关心。
总的说来,佛教思想是王的主导思想,先人称他为“诗佛”以佛说明思想境界是正确的,王维山水诗表现与李白山水诗完全不同,读后给人一种孤清冷寂、消极出世感觉,不过他们在反映自然美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如《酬张少府》“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随遇而安的情怀,心领神会的妙趣,着落于山水之中。王维《辋川集》诗多表现一种物我契合,“山林吾丧我”(《山中示弟》)的境界,诗境禅境妙合无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