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058966/798073ed876223a0.jpg)
那天狠狠地打了柚子君,打得很严重,我的手都疼了。
因为他尿尿的时候专门跑到了床上去尿,被子、枕头和书都尿湿了,小鸡球球的书居然泡得都开裂了,一副惨不忍睹的样子。
因为他已经能自己尿尿,我就撤了床上的隔尿垫,被子和床垫都不可避免地也湿了。
我问他错了没有,他还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死不认错,这彻底激起了我的怒火。
随后的时间,我沉默不语地收拾一通,既没有对他哭表现出同情,也没有热情地回应他的呼唤。也没有像平时一样,跟他道歉或讲道理。
估计那一刻的妈妈,在他眼里应该是凶神恶煞的,而且是极其讨厌他的吧。
所以他有一点害怕。
那天下午,因为沉浸在玩玩具中,觉得要拉粑粑的时候就有点晚了,结果就弄到了地上一点。当时我没看到,只觉得他不太对劲,背对着我站着,时不时偷偷地暇我一眼,又匆匆躲开我的视线。
仔细一瞧,才发现怎么回事。
我若无其事地收拾好,然后抱了抱他,说:没事,妈妈收拾干净了。
接着我跟他道歉,中午妈妈不应该因为尿床就打你,跟你说对不起。但你确实应该去小马桶上去尿尿拉粑粑而不是去床上,床是睡觉的地方,尿湿了妈妈要洗床单被套很辛苦,而且被子从此以后就臭臭的了。
还有,要爱惜书本。书是我们的朋友,不能撕更不能在上面尿尿。
他眨巴着眼睛使劲儿点头,不知道是否听懂了。
我确实该向孩子道歉,因为那段时间我心情浮躁,也直接影响了跟孩子相处时的心情。
那天过后,柚子君还是像往常一样活泼好动,看不出有什么受伤的样子。
但这件事我有点过不去。
明明一切烦恼的事情都来源于试图想让柚子君的未来更好,但因为这个期望而生出很多烦恼,反而影响了对孩子的态度。
可能也有很多父母也像是我一样,以对孩子好的名义做了很多很多事,却忽略了最简单的日常陪伴。
总是感觉操碎了心,总是在为孩子做考虑,报个什么班、上哪个幼儿园、上什么小学…为孩子准备了很多规划计划,有Plan A还有Plan B。
可孩子的教育是个长期的事业,通常是好不容易跨过一座山了,你觉得总可以歇一歇了,其实接着就还有一条河等着你。所以,做家长经常感觉好累好累,碰到问题的时候心情难免会很焦躁,也会控制不住地对孩子凶一点,然后再痛苦自责一番。
有时候想,这样对孩子的好有意义吗?
不禁想起了我小的时候对父母的感觉,就是不知道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只是觉得他们忙到根本不在乎我和弟弟,甚至还不如一个打碎的碗,因为经常因为不小心打碎碗而被骂得很惨。
那时候小根本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只能学会处处小心翼翼,以致于长大之后的为人处世也过于关注别人的眼色。
直到成年后才发现,父母这辈子简直是为了子女在活,为孩子们安排这安排那,简直是能力之内所能达到的极值了。只是当年只顾得拼命工作了,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感情照顾。
当了妈妈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了父母养育我和弟弟的不易,终于释怀了当年的忽略。
但从小时候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那种性格已然塑成,无法改变。而父母呢,年过花甲了还在围着未断奶的子女打转,辛苦忙碌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生。
而柚奶奶爷爷就截然相反了,如果说柚姥爷是一直在主动出击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的话,那柚奶奶爷爷就是一直在被动生活。
孩子的吃穿用能凑合就凑合,怎样过不都是过呢,小孩子嘛根本也不在乎吃多好穿多好,一家人天天乐乐呵呵的就是倍儿高兴。
孩子们也是顺其自然,也没有给过任何规划,你能上大学那就接着上,尽我的能力给你交学费就是了,生活费可能就没多少了,那就节省点。到年纪了你该结婚了那就结,我在家里给你摆酒席走过场。你想买房子了那你能凑齐钱就买,我有4万都给你。
这样家庭里出来的孩子们,性格平和、独立而且内心坚强。这样的孩子无论有没有能力,都能活得很踏实。而老两口也早早地过上了美好的二人世界,白天干点农活,邻居家晚上麻将摊子一支,娱乐解闷儿倍儿来劲儿。
谁能说为孩子付出的越多,就是对孩子越好了?
我经常想,对孩子来说,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对柚子君来说,现在可能给他谋划再好的未来,都不如专心地陪他玩玩具,读读书,在他向你炫耀刷得牙齿白白的时候,冲他微笑并给他用力的拥抱和一个奖励的亲吻,更让他高兴。
而对孩子来说,温暖而愉快的家庭氛围更有助于成长为自信、乐观向上的人。
未来的规划固然很重要,但好的性格也是完成规划不可或缺的基础。过于操心未来,而忽略了现在注定是本末倒置的错误行为。
我想真的该好好反思反思了。适当地给自己思想减减负,先让自己轻盈地快乐起来,以便能更专心地陪伴孩子,给他创造一个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
除此之外,如果还有额外的能力,再力争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其他机会吧。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