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五课  尊者启请(二)

第五课  尊者启请(二)

作者: mgsjty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08:42 被阅读154次

        《佛说无量寿经》直解
          第五课  尊者启请(二)
          妙果寺达照法师 直解
            二0一九年一月五日
那么这个时候他的侍者阿难就会有想法,有什么想法?大家看经文:“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净,影畅表里。威容显耀,超绝无量。未常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圣!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今日世英住最胜之道,今日天尊行如来之德。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得无今佛念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尔?”
你看这个阿难尊者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同时他说“尊者阿难,承佛圣旨,既从座起”。为什么他会“承佛圣旨”?就佛放这个光,表现出他身心非常愉悦的样子,那就说已经有动作要开始了。他不需要叫阿难说:“阿难,你站起来给我问问题。”他不需要问,阿难完全可以察言观色,他知道佛准备要说法了,而且这个法因缘很殊胜,是不可思议的法,所以要抓紧时间赶紧站起来要问佛,就把自己的想法、感受要先表露出来,这叫“承佛圣旨”。所以,这种佛他要慈悲度众生的时候,这个弟子要知道机会到了,叫“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你必须要抓住这个时间,因为机缘成熟是很难得的。
所以我们大家在人生的路上,你信佛的时候,有时候也就是一念心、一个机缘让你终身信仰。但是有些人呢,在佛门徘徊好久也听不到正法。什么原因?就是机缘不具足!那我们要给自己种下很多的善根,培养很多的机缘,一旦机缘成熟了,那我们自然就会悟道。机缘不成熟,你花了很多精力,都在做准备的工作,并不一定得大受用。但机缘一成熟,有时候一点拨,马上就点透了。
这一点阿难尊者是非常熟悉的,他做佛的侍者已经很多年,他完全能够理解佛要放光现瑞的这种表法,所以他马上就“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就像我们这个袈裟,把右边的这个胳膊露在外面,“长跪合掌”。这个里面是,所有听经闻法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的是身、口、意这三业必须清净。
所以,如果你三业跟佛的三业、跟法、或者跟法师这三业不清净、三业不相应,你听法也没有受用。世俗上的人,现在很多做学问的人,他要对这个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他要疑问,他不相信,他先疑问,问了以后再去找答案。但是,佛法的传授不是让你先疑问,是让你先相信,你信了以后,自己有资本。你要怀疑是怀疑自己内心跟法是否相应,就像参禅的那个疑情,那是对真理的一种相应的怀疑,而不是对法、对师、对自己的怀疑,这个“疑”是不一样的。那禅门里面有“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小疑小悟”,但这个“疑”是指“疑情”,就是你对自己到底明不明白真理。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明白真理,稀里糊涂地活着,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明白真理了,已经开悟了,那你要问自己,你到底悟到什么了?这个时候他要提出疑问。所以叫“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但是,你对一个自己连东南西北门都找不着、这个佛法从哪个门进去都还不知道的,这个时候如果你怀疑,你直接就疑到十万八千里了。所以,佛法大海是“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信为能入”,就是一切法都是从信开始的,叫“信为道源功德母”,信了以后,你才能够进入这个佛法大海。但进入大海之后,你要开发智慧,这个时候你要“小疑小悟”,就对自己要不停地产生问题、产生疑虑,这个疑虑一产生,马上就要追究,一追究就追究到根本上,就明白自己的心了,所以,这个佛法是有秩序的,他学佛是有次第的。
所以,信首先你要进入。那么信了以后,你听法,那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去听。身体、像大家坐在这里,不做其他多余的动作,因为做多余的动作,手机响起来了,这里动动、那里动动了,你的注意力就分散掉了。这个人生难得,把注意力分散掉,不能跟法相应,这很可惜的。
那第二个,口业相应。就能赞叹佛陀,有疑问要马上问出来,所以阿难尊者,他“从座而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这是一个身体的动作,那“合掌”是十个指头合在一起,放在胸口,是指全心全意、十全十美,是指全心全意的意思,那他全心全意。这个“偏袒右肩”,是指把自己的那小聪明要遮蔽掉。因为我们的左手是代表理智,右手是代表感情,左手的理智就是你脑子里面想的那么多东西,所以我们袈裟一定要把左肩盖起来。为什么袈裟披一半左肩要盖起来?就你那点小聪明别亮出来丢人了。那点小聪明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太过分了,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圣贤,不知道的。所以,你拿那一点小聪明来啊,离圣贤太远了,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左肩先盖起来。右肩是信仰,信,其实初步的信都是感性的信仰。就我们一开始说信佛,佛你也没看到,你信什么?我们凭自己的善根福德感性的信仰,但是,到最后感性和理性要合一,所以要合掌,那这个“偏袒右肩”主要是指以身体的身业全然地跟佛相应。
“而白佛言”,这是口业。这个古人用“白”这个字用得非常好,“白”就是“说”的意思。你要把话说明白,你要以明白的心去说,不要稀里糊涂地说。就是很多人说话,说出来这句话到底它的范围是多少?它的含义是什么?有时候容易夸大其词,尤其是爱吹牛的人;有时候含糊其词,自己没想明白就说,说了半天,人家也没听懂。所以古人用这个“白”字说得很好,就你要说就把话说明白,自己想明白了再说。
所以,阿难就用“白佛言”。说“今日世尊”,今天看到了佛陀(世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说“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看到这样的一个景象。这个景象看完了以后,阿难对这个景象进行一番评价。怎么评价呢?他说:“如明镜净”,就像明镜一样清净。这个“镜”放在那里,叫“明镜当台难作弊”。我们很多时候容易作弊,怎么作弊呢?就是心里的想法老是遮着、掩着,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心思,所以,我们内心不是很清净的镜子,而佛陀他的这种相表现出来,看上去就像明镜一样一尘不染。
“明镜清净”,叫“影畅表里”。“影” 是内在的这个镜里面的影子;“畅”是镜里面的影子跟镜外面的实景通畅,没有阻碍。我们很多时候外表跟内在是不一样的,中国古人说的叫做“死爱面子活受罪”的人,外面看去很风光,里面已经着急焦透了,已经难受得不得了了,就这种人他就达不到“影畅表里”。最好能做到“影畅表里”,就是表面跟里面、外面跟里面是一样的、是通畅的。怎么才能通畅呢?就这个镜子没有灰尘的时候,里面外面是通畅的。如果这个镜子上面都已经灰尘布满了,外面有这个实物,但是镜子里面看不到影子了,就不通畅了。
所以,实际上如果我们把心上的尘埃扫除干净,就像神秀大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就你的心如果像镜子一样没有尘埃,这个时候你的智慧自然就会打开。什么是智慧呢?就是生活当中出现的事情,你像镜子一样把它们看得清清楚楚。看明白了,你就不会上当受骗了,你看不明白,人家哄你几句你就上当了,这个就是说明你的内心的尘埃太多。所以,贪欲心重的人容易被骗,嗔恨心重的人容易误会别人。又被骗又误会别人,这个是人生最糟糕的事情。但是,我们在座的、我们凡夫众生基本上都会上这个当,几十年人生下来,上过大大小小无数次的当,如果你不好好地努力,以后还是继续上当,所以他这个“影畅表里”非常重要。
那佛陀他能够做到“影畅表里”,像镜一样清净。由于他的内外是一体的,叫做“胡来胡现,汉来汉现”,外面有什么来,里面就有什么现,清清楚楚看到了。就像我们现在,你看很多地方都装了很多摄像头,这个摄像头一装起来,很多小偷就不敢来了。因为你表里一致,里面有人看着,外面还有摄影摄着,如果你的内心像佛一样,那谁都不敢欺负你,因为他起心动念你都看见了,他怎么骗你呢?骗不了你了,这就智慧提高了。(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五课  尊者启请(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om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