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网友转载的北大教授罗新《你要是相信了,你就变成了它的囚徒、它的俘虏》,文章洋洋洒洒八千多字,一气看完了,意犹未尽。
关于历史学家的美德问题,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恰好我正在读《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在学习和研究文字风格对文章的影响。看到文中用三个不同文字版本的史料来解读关于成吉思汗与结义哥哥扎木合互相背叛的历史,我大感兴趣。
这三个文本都在说扎木合跑到王汗那里挑拨王汗与帖木真(成吉思汗)关系这件事,但是在三个不同的文本里边文字描述细节很不一样。
罗新教授提出了问题:一件相同的事,为什么三种文字故事会讲得不一样?作为历史学教授,罗新认为:“我们应该去质疑这个问题:到底哪一种有可能是最接近原来的本意的?”
从这个案例他得出了结论:历史的记录会受到文字字辞的影响,从而与真实的历史有着令现代人无法考证的差别。因此,对待历史,历史学家要具有抗辨的思维和美德。
写作文字字辞技巧与写作结构、写作风格和文章的可读性、是布兰登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提出的写作的四大支柱,他认为:它们如同椅子的四条腿,缺一不可。
文字的力量可见一斑。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总结了多种实用写作用词技巧。
一口气说一大段话,说话用词啰嗦重复,消极被动地描述事物,是很多人平时常犯的毛病。砍断长句,删除不必要的词,使用主动语态,是写作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用词技巧。
01砍断长句
在运用砍断长句技巧时,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短句多多益善,长句不能用,而是要长短句结合,古今很多名文都是长短句相结合的写法。
比如《醉翁亭记》里骈散结合的写作手法,朗朗上口转折起伏富有气势。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长短句相结合从而创造起伏变化的风格,是写作艺术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
02删除不必要的词
美国语言学教授威廉·斯特朗克说:“文章有力贵在简洁”
读一下下面这几个句子:
“你自己就是决定你应该如何过你人生的最佳人选”;
“造成世界上国家之间财富方面差距的原因相当之多”;
“他是一位相当优秀的钢琴家”。
有没有感觉哪里不对?
删除冗词看看感觉如何:
“你就是决定自己人生的最佳人选”;
“造成国家之间财富差距的原因很多”;
“他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
很明显,删除冗词后语义完全没变,但是句子简洁明了,读起来流畅舒服。
03使用主动语态
主动积极的语态让读者本能地更愿意接受。
例如:
被动语态:“报告是由专家编纂的“;
主动语态:”专家编纂的报告”;
前者有推卸责任之意图,后者强调了权威性,显然后者表达的结论读者更愿意接受。
但是“被动糟,主动好”也不完全正确。在特定情境下,被动语态也是必要的。
比如:被动语态“今天,电脑文件被清除了。”意图隐藏清除电脑文件的人。
主动语态“今天,王力把电脑文件清除了。”意图暴露王力。
这种情况下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表达的意图截然不同。
好的文章巧妙运用文辞写作技巧,会使整篇文章简洁流畅,读起来有如行云流水,感觉清爽明朗。
技巧的绝对应用是错误的,将写作文辞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恰到好处,需要文字功底的积累,更需要对文字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
北大教授罗新的一篇文章引发了这篇有关写作文辞的思考。
感受文字的力量,其乐无穷。
我是爱读书的罗青烟,南方女子骨骼,北方女子性格。
您的评论是我前行的路牌,您的点赞是我前行路上最美的景色。
我愿意和你一起读书中闲话,聊心中情感,品人生百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