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上天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当一次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有两种生活方式给你选择,你会选择A保持不变,继续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还是B放弃一切-金钱财富地位,美丽的妻子,美满的家庭,不顾一切去追求缥缈的理想。
这样的例子放在现在的二十一世纪,我觉得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A吧,也许我们会更愿意选择这种一点的选项C,维持家庭现状,在有金钱支撑的条件下慢慢向喜欢的事物靠近。克兰德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是自己完全不关心生活上的安乐舒适。就像书的名字一样:理想的世界与世俗的世界,月亮与六便士。人们在仰望月亮时,有时候会忘记在地上的六便士。
对于克兰德,我一翻开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帅哥,然后到后面帅哥变成了一个不修边幅的大叔。从一个证券投资人到街头流浪者,从克兰德外貌的变化可以看出他在追逐理想过程中的变化,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面藏着孤独不自在的灵魂;最后虽然邋里邋遢但神态却很自然,散发着艺术的灵魂。
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这是男主第一次对自己理想的描述,画家对艺术的追求就像人体必须要呼吸一样,找到一件就是燃尽生命也要去做的事情,这就是克兰德对生命追求定位意义了吧。冲破了世俗的枷锁,响应“神谕”的召唤,在孤独中彷徨,在孤独中冲突,在孤独中生成,在生命最后的一瞬间实现了灵魂的自由。



关于爱情和理想,两者之间需要相互理解、接受和包容才能走下去,男主和他太太的爱情也是这样,斯特兰德太太生于上流社会,行为端正典雅,一位合格的贤妻良母,但她不懂画画,不懂特兰德所谓的理想,他根本不能想象丈夫为了心中一个神圣的理想而必须离开她去画画。但她也是一个聪明的人,她深刻的明白如果丈夫是为了女人而出走,那总会有厌倦的一天,但如果是为了理想,那她是完全没有胜算,因为她不是一种观念的对手。
男主流浪到一个小岛上,最后遇到了爱塔,与爱塔结婚,与世隔绝的生活,全心投入画画中。爱塔喜欢他,接受了他的全部,对他始终不离不弃,简单却很幸福。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样样不同 。勃朗什和施特略夫,这应该是一对欢喜冤家,勃兰什身临绝境准备自尽时,幸遇好心的平庸艺术家施特略夫,二人结了婚且非常“幸福”。“斯特略夫具有非常丰富的情感,多情的,充满活力,滑稽又富有人情味的,对妻子的感情十分真挚,当做偶像一般地顶礼膜拜;他对克兰德,总是充满欣佩和崇拜,认为克兰德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画家,这个家庭就像一首简单又和谐“牧歌”。然而,这又是一个貌似安宁娴雅、令人愉快的家庭,一个人为的精品,脆弱到不堪外界的轻轻一击。特兰德德到来使这个家庭出现了裂缝。勃朗什爱上了男主,她抛弃了温暖舒适的优裕生活,抛弃了丈夫庇护下的安乐窝,最后为了短暂的爱情寻短见。特兰德最后的解释是他不需要爱情,他没有时间搞恋爱,满足了无法克服的欲望,他就不再受任何阻碍全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女人永远把爱情看的很重,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是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做出的牺牲,所以勃朗什献身给他时是带着对施特略报复的心理

毛姆真的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语言的描写,故事的情节,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慢慢的去品尝,体会他用手术刀一样的手法切开人类皮囊下各种肮脏的欲望和虚假以及他对伟大理想的向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