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的兵荒马乱及临近考试前两天读完了这本有点舍不得读完的书。满颊的余香余韵悠长。
直播后算是入了茶道。从陆羽的《茶经》起,一路读下来,直到遇到这本《茶席窥美》。
书的内容是我想要的,从茶席历史及构成直至光影色调对比明暗插花等对茶席设计的影响一一道来,文字诗意的优美,配图高妙的精良。
通过这本书,萌生了对茶道、插花艺术的兴趣,也通过这本书,对茶席设计有了一些自认的灼见。
本书客观严谨,翔实耐读,最大的创新是在于对茶席美学意蕴的阐发,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由形而下之器、艺而入形而上之道、美,道器不离,艺美相即。
古人饮茶,常与琴、棋、书、画、诗、香、花为伍,优雅如此,从中能窥见那颗无染的茶心。
光阴荏苒,花开四时,学会苦中作乐,爱上茗边幽赏。从花草的光影里,感受春夏的余味,从积雪闭门的萧瑟中,感受桃花梅雨的生动。
忙里偷闲,能于顷刻间,放一下手头的琐事,放慢一下追逐的节奏,打开我们的诗心,睁开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四时茶席,一定会风生水起、香沁枯肠。
美学家朱光潜曾说:“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小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他还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新越真切。
美国著名画家布克夫说:“凡是带有横向线势构图的画面,通常暗示安闲、和平和宁静。圆形通常与娴静、柔和相联系。
记得诗人席慕蓉曾经谈起,为什么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她们喜欢穿红色的衣袍?根本原因就是,身穿鲜艳的衣袍,骑行在蓝天、白云、绿草中,不容易被辽阔的草原淹没。这就是对比、衬托的力量,茶席之理,亦复如是。
元代词曲家张雨:散曲《水仙子》,描述了他别样的四季茶席。他写道:“归来重整旧生涯,潇洒柴桑处士家。草庵儿不用高和大,会清标岂在繁华?纸糊窗,柏木榻。挂一幅单条画,供一枝得意花,自烧香童子煎茶。
白居易的《食后》诗,写出了人生的茶味:“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陆游的《夜汲井水煮茶》诗云:“病起罢观书,袖手清夜永。四邻悄无语,灯火正凄冷。山童已睡熟,汲水自煎茗。锵然辘轳声,百尺鸣古井。肺腑澶清寒,毛骨亦苏省。归来月满廊,异踏疏梅影。
皎然的茶诗《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泛花邀座客,代饮引情言(陆士修)。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张荐)。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李萼)。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颜真卿)。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皎然)。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空间层次,俯仰生姿。”
明代黄龙德的《茶说》,写尽了茶席空间的四时之美:“若明窗净几,花喷柳舒,饮于春也。凉亭水阁,松风萝月,饮于夏也。金风玉露,蕉畔桐阴,饮于秋也。暖阁红垆,梅开雪积,饮于冬也。僧房道院,饮何清也,山林泉石,饮何幽也。焚香鼓琴,饮何雅也。试水斗茗,饮何雄也。梦回卷把,饮何美也。古鼎金瓯,饮之富贵者也。瓷瓶窑盏,饮之清高者也。”
清代汪士慎《幻孚斋中试泾县茶》诗中写道:“共对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忘客返。”
唐代韦应物的《喜园中茶》诗:“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凡尘。此物性灵味,本自出山原。”
等春天来了,等一树棠梨红正酣。水声沸起,席已布好,赏茶、悦心、观己、知味,等你来吃茶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