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6日听课小感受
最近听了陈文芳老师的写作课,正在听他的《大概念教学》讲读,还听了近两期的视频直播。
在直播间,我问:我读到的教育文章里写的都是真善美,而我经历的教育现实与书中的真善美相差很多?
陈老师答:有洞察力力的人,在看到名师光环的同时也会看到她在光环的背后做了什么,比如已经成为全国优秀教师的钟老师每天坚持和学生聊一会天。
我想在苦中品尝到甜味,从学习如何洞察真善美背后的教育策略开始。 陈文芳老师推荐阅读刘善娜老师的书。我选了《爱上我的课堂》。
这本书以前粗略读过一部分,这次我 带着洞察刘善娜老师的教育策略的眼光重读。第一篇的感受就截然不同,用时长了很多,花了一个中午的时间。 第一篇文章—2009年9月1日 崭新的三年,我来了。
拆分刘善娜老师的文章。第一段交代时间背景。第二段开头陈述自己遇到半路接班的事件,最后用一句话交代自己的解决策略—准备好开学第一天的家长会。
第三段介绍家长会中与家长交流的内容。范谈几点之后,详细描写告家长书后面设计的回执单。内容主要是对新学生作业的要求,分成两部分,一是关于作业签名,二是作业中的规定。回执单设计的很有意思,摒弃了教师常常只提出要求,下达命令的习惯。而是采用类似调查问卷的形式编写的,作业签名还是不签名是可以选择的,选择的依据是因孩子而异,“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性格都不一样,关注的方式也不一样,请您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在表格中对比签与不签各自的优缺点……刘善娜老师通过回执单的设计,向家长传达出她包容的教育理念,文中结尾她提到还能窥见到家长的教育观念。作业中的规定,这个原本硬性的要求,也被刘善娜老师通过一条要求对应多条原因的文本设计处理的柔软得当。
沟通要在家长预料沟通的时间节点上进行。在家长有预料的前提下沟通与家长没有预料突然沟通相比,可以避免产生误会,更有效果。
硬性要求会给人压迫感。采用问卷选择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某一教育事件,比如打印资料,作业要求,测试安排,准备错题集等等。
新学期第一天,要想清楚这一个学期,对学生学科素养达到的核心目标是什么?需要学生做什么能完成这个学期的知识构建,教师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帮助学生去构建这学期的知识体系。具体的策略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