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善

作者: 微笑是最美的星空 | 来源:发表于2019-07-21 16:12 被阅读0次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仁政学说和王道理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依据。性善论强调了加强后天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所蕴含的思想对今天的道德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孟子以上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性善论。注意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他认为,人性是善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孟子认为,人生来都有最基本的共同的天赋本性,这就是“性善”或“不忍人之心”,或者说对别人的怜悯之心、同情心。他举例说,人突然看到小孩要掉到井去,都会有惊惧和同情的心理。这种同情心,并不是为了讨好这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要在乡亲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不是讨厌小孩子的哭叫声,而完全是从人天生的本性中发出来的,这就是“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也叫“恻隐之心”。此外还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也叫“四端”或“四德”),就是孟子论述人性本善的根据。

      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差别很微小,仅仅在于人有这些“心”。如果没有这些“心”,就不能算作是人。在他看来,如果为人而不善,那不是本性的问题,而是由于舍弃了本性,没有很好地保持住它,绝不能说他本来就没有这些“善”的本性。因此,人如果有了不善的思想和行为,就应闭门思过,检查自己是否放弃了那些天赋的“心”,努力把这些“心”找回来,以恢复人的本性。

      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求其放心”,后世称为“复性”。如果反省自己,一切都合乎天赋的道德观念,那就是最大的快乐,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由本心论本性,由不忍人之心得出‘四端’说,所以人才有“仁义礼智”四德。即将善这种本性看作生而有之的先验的。孟子的四端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相关文章

  • 超越善恶  得大自在----荀子“性恶论”浅议(第二讲)

    第二讲 性善论与性恶论 1、孟子、王阳明、程朱派的“性善论”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大意是:孟子认为:人之...

  • 谈谈性善与性恶

    孟子有所谓“性善”说,荀子有所谓“性恶”说,我觉得一个人没有什么“性善”“性恶”,只是“性利”罢了。 根据达尔文的...

  • 人性

    三种学说,人性善,人性恶、人性不善不恶。 人性善论讲:人有恻隐之心,有羞恶之心,有辞让之心,有是非...

  • 儒家是一种人文宗教——读钱穆《中国思想史》札记(6)

    孟子的思想主张是回归孔子。孟子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性善论”。(页26) 何为“性善”? “性善”就是“爱”与“敬”...

  • 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

    中国古代除了性善论,性恶论,也有无善无恶论。 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来的,孟子认为: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表现,人之不为善...

  • 我们具有行善的意识吗?——读《人心:善恶天性》

    性善还是性恶,自古中外便有争论,莫衷一是。不管是相信性善,还是相信性恶,都是属于决定论的,人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在...

  • 孟子之人性善

    求孟子的根本思想,则不可不明孟子的性善之旨。不明孟子性善,便是不知孟子,性善之说,应当深注意。 ...

  • 性善论

    孟子的性善论大家都有所耳闻,今天我就说一说“性善论”。 孟子曾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他认为人刚出生...

  • 性善论

    人性善恶是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议题,在孟子的时代即产生了大量讨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代表了传统儒家的基本见解。 与之...

  • 人性善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性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fv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