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者,祸之本乎?惟有德可以受天祥。祥不妄集,圣人实有之。犹内省而惧,畏其不能胜也,而况敢自祥乎?”无所畏惧,就是灾祸的根源。
只有有德者可以承受上天所赐之福。福不会随便降临,圣人德行纯粹,尚且不断反省,感到恐惧,担心自己不能承受上天所赐予的祥福,何况竟敢自以为上天赐福呢?
但是,总是想些妄人,无知无畏,不明事理,误将一时运气当作上天眷顾。以为自己能力超群,自我膨胀,目空一切,随心所欲,如此行事,恐怕上天也保佑不了。
蒙地有个人披着狮子的皮到野外去,老虎遇到他就走开了,他以为是老虎畏惧自己,回来之后自尊自大,感觉自己有不可一世的气势。
第二天,他穿着狐裘出门了,在路上又和老虎相遇。他以为老虎怕他,就没有走开。老虎斜视着他,对那人不离开感到十分愤怒。那人看老虎也不走,就大声吼叫,想吓走老虎。老虎一怒之下将那人吃了。
这就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如果他有一点对于老虎实力和自己力量的认识,恐怕不至于犯此大错,毕竟不是谁都可以成为武松。不过,这里的关键还不在两者实际力量的悬殊对比,而是缺少敬畏之心。
邾国的国君在河上泛舟,船行到中流时,不幸落水,水中的旋涡又把他托出水面,恰巧抓住了漂在河面上的一个葫芦而得以游到岸边。以为是上天保佑自己。
回来之后,意气风发,觉得自己有上天护佑,于是就不再侍奉鲁国和齐国。鲁国出兵讨伐,瓜分了邾国,齐国在一旁静静的看着不说话。
邾国的国君可能真的是妄自尊大,莫名其妙就敢和大国决裂,只会盲目的自信,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足够的实力,只会加速灾难的来临。
越是天不怕地不怕,这种人就越可怕。没有敬畏感,就没有什么事情不敢做,做的越多,自取灭亡之日也就不远了。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孔子说君子有三畏,不是说君子只会前怕狼后怕虎,畏葸不前,而是基于对现实世界的清醒认识。
个人力量的不平衡,所处地位的不同,自然界的难以琢磨,无不构成了我们立身处事的这个环境。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我们不得不面对,逃避和轻视都是无济于事的。
而且,敬畏感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人的成熟与修养,给人的感觉是,这不是冒失和不知天高地厚的莽汉,而是值得相信和托付的成熟稳重的朋友。
无所畏惧者,自诩第一,肯定接受不了外界的规劝与良言,聪明才智再高,亦有限度。有敬畏心才会认识到自己的缺憾和不足,才能虚心向前辈和圣人学习,自身也就有不断提高进步的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