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点亮自性之光(三)| 思想与知识、冥想的真谛、厌恶感

点亮自性之光(三)| 思想与知识、冥想的真谛、厌恶感

作者: 惟生 | 来源:发表于2022-04-21 12:49 被阅读0次

    《点亮自性之光》

    克里希那穆提 著

    第一部分第五小节 探索实相

    问:为什么作者认为思想和知识无法探索“实相”?

    答:1. 思想不是神圣的,而是一种物质的活动,如同人也是物质一样。

    思想将人划入不同的宗教组织和国籍。思想本是知识的产物,而知识一向无法完整地描述任何事物,因此思想永远是有限的、分化的。分化的活动存在,就一定会制造冲突。

    1. 如何探索实相?

    实相由绝对的空寂产生,而绝对的空寂来自于全观,来自于冥想,即从已知和度量的活动之中解脱出来,抛弃受制与狭隘,达到无限。

    探索实相,需要汇集所有的能量。

    必须勤勉到有能力不按照任何模式行事,而只是不断地观察自己的思想、感觉、恐惧和敌意,并且超越它们,让自己的心彻底自由。

    彻底的自由,意味着不把任何团体、教派、信仰和信念视为真理。

    探索实相,需要全观。

    全观不是专心,专心是受制的、狭隘的。在全观的冥想状态里,不存在掌握者,然而所有的宗教组织发明出来的修行体系,永远需要努力、自制力和锻炼。

    第一部分第六小节 美德之美

    问:如果我发觉自己有了一种对某人或某物的“嫌恶”感,根据作者所言,请谈谈他建议如何做?

    答:观者便是所观之物,这份嫌恶的存在也正是嫌恶本身。认清这一点,你就能获得彻底寂静的心。

    1. 思想是介于“真相”和“应该怎么样”之间的一种时间活动,是阻碍空寂的一种界分的活动。我们接受的教育都在企图将“真相”改变成“应该怎么样”,而这是需要时间达到的目标。
    1. 存在的只是“真相”,而观者不知如何处置眼前的“真相”,因此想尽办法改变、掌控、压抑“真相”。这“真相”就是观者本身,是心中的愤怒、嫉妒等。
    1. 思想一旦告诉自己“我必须超越这份嫌恶”,脱离真相的时间活动便开始了。而我们要做的,是不去改变这个“真相”,我们无须去适应自己在对方身上投射出的形象。真正的修行过程是无需费力的。
    1. 从这种关系的秩序中,从对混乱的理解中,美德就会产生。不是刻意培养的,也不是思想制造的。
    第一部分第七小节 汇集所有的能量

    问:请简单谈谈作者所言的“冥想”和“思想”的最基本区别是什么?

    答:思想与冥想的最基本区别是,是因时间感制造出的思维活动,还是时间感止息后的空境。

    1. 思想是受限的,因为知识是受限的。无论思想如何运作,无论它发明了什么,都是有限的。任何由思想构建出的冥想方法,都不是真正的冥想。

    在心理上,必须拒绝和否定所有人为的发明。不是技术上的发明,而是人类创造和书写出来的关于实相的描述。思想的虚妄告诉我们,做了某些事,就会得到某样我们所渴望的永恒不变的东西。

    专注是思想的另一种发明,学会了专注,就只能把巨大的生命里转化成一个小小的点,并且一定有一个“你”在那里觉察,含着抗拒的成分。

    1. 冥想是汇集所有的能量,是冲突彻底止息之后所产生的。冥想是对人生的一种彻底的领悟,从中自然产生正确的行动。

    一般的冥想体系中,方法总是让人控制自己的思想,但那个掌控者是谁?实际上,掌控者就是思想的一部分。

    一旦明白这一点,掌控这件事就不存在了。这并不是鼓励大家不必自律,而是放弃思维的干预,体会更多不同的能量。

    往期回顾

    点亮自性之光(一)| 心的宁静、思想与掌控、权威与良善

    点亮自性之光(二)| 经验与实相、美德与秩序、潜意识与意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点亮自性之光(三)| 思想与知识、冥想的真谛、厌恶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mi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