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
点亮自性之光(六)| 开悟并非不变的状态

点亮自性之光(六)| 开悟并非不变的状态

作者: 惟生 | 来源:发表于2022-04-23 12:28 被阅读0次

    《点亮自性之光》克里希那穆提 著

    第二部分第三小节 神圣的人生

    问:为什么作者认为冥想不是“费力”的?

    答:1. 冥想不是字面上的理解,在作者的定义下,冥想是“空掉心中所有的自我活动”。这与前面几节作者的观点是一以贯之的。

    1. 冥想不是“费力”的,首先因为它是一种空的状态,其次因为它不需要时间来达成,是一旦认清即可达到的状态。
    1. 冥想是“空掉心中所有的自我活动”。“自我活动”指的是意志力、观者与被观者的一分为二、掌控。这几个概念在前面几节也已提到,此处不赘述。而冥想正是破除了这些对立,让空间重回内心。
    1. 冥想不需要时间来达成,因为一旦认清思维、分析等都是虚妄,心会自发地采取行动,你会立即止息这些“自我”的活动。

    本节摘录

    “你已经读过一些书,追随过一些老师,或是听过一些人讲道,但问题仍然存在。只要人心还在这些自我活动中打转,问题便仍旧存在;这些自我活动活动一定会制造会越来越多的问题。你一旦开始觉察,对自我的活动了了分明地觉知,心就会变得十分安详、清明、健全而神圣。”

    第二部分第四小节 从空寂观察万物

    问:就作者,“执著”和“自由”的关系是什么?

    答:“执着”,正是前文所提到的,要达到冥想状态所必须抛弃的东西,换言之,是不“自由”的。“自由”即是从所有的活动、行为、自我感、时间感中解脱出来。

    ·对执着的进一步阐释:

    我们“执着”的对象有很多。假设是一张桌子,这份执着中蕴含着的也许是一份快感、一种占有的感觉,也许是对它的功能性感到欣慰,即心里觉得这真是一张很棒的桌子。

    当一个人执着于另一个人的时候,这份执着中有因占有而产生的自大感,有一种掌控感,还有一种害怕失去对方的恐惧,因而产生了忌妒,于是就更加执着、更想占有、更叫焦虑不安。

    执着带给人安全感,但这是幻觉。

    执着一定会造成界分,我执着于我的信仰,你执着于你的信念。冲突也会随之而起,然后爱就不见了。

    但如果你完全不执着的话,又似乎意味着没有任何爱,没有任何责任感。

    但作者进一步说,摆脱执着并不意味着跳到相反的方向,也即抽离。——假如你能觉察到自己正在“执着”并体会其中的感受,你就在毫不批判地观察那份感觉。如此便达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

    第二部分第五小节 开悟并非不变的状态

    问: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没有观察者的观察”?

    答:没有观察者的观察即是冥想。

    只是觉察,而不是企图改变、解决它。

    譬如,作者举例,如果你清晨起床看到窗外的晨曦、远山和水面的波光。如果你能一言不发地欣赏这惊人的美景,心里连说“好美”之类的念头都没有,全神贯注地观察,你的心便是彻底寂静的。

    只有在这种心境下,你才能看到一朵花的美以及它的色彩和形状,这时,你跟那朵花之间的距离已经消失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已经认同了那朵花,而是你和那朵花之间的距离与时间感不见了。

    这便是“没有观察者的观察”。

    本节摘录

    只有当你彻底放下了——不是口头上,而是真的放下了——人类的恐惧、欲求和超凡入圣的向往之后,那份独立性才会出现。

    当你因为不确定去依赖别人的时候,你最好先弄清楚你所选择的对象是不是跟你一样不确定。

    假设他很确定自己的发现,那么他一定会说:“我开悟了!我已经有所成就了,我即是道路,跟着我吧!”这时你要十分小心这个声称自己已经开悟的人。

    因为,开悟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它不是一劳永逸的。

    往期回顾

    点亮自性之光(一)| 心的宁静、思想与掌控、权威与良善

    点亮自性之光(二)| 经验与实相、美德与秩序、潜意识与意识

    点亮自性之光(三)| 思想与知识、冥想的真谛、厌恶感

    点亮自性之光(四)| 延续的执着、大脑的机械化、何谓“爱”

    点亮自性之光(五)| 所有感官化作整体来运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点亮自性之光(六)| 开悟并非不变的状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wn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