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原标题为“《对联漫谈十一》讽刺联语杂谈”是关于对联系列文章的一章。侧重阐述“讽刺”对联。三千余字,分别发布于前几天,但可惜的是先后都被封了!不得已改用此题目再发布一次。这回是只发例联,少加评论,隐去作者名字,尽量去除敏感词汇。因此,有些例联的背景和特定环境只能略去,增加了读者的理解难度。由于大家共知的原因,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敬请谅解了!
讽刺联语,古今都有。在各个时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甄貶时弊,督促后进,揭露腐朽,震聋发聩,它尖锐泼辣,入木三分,发人深省,又短小易记,便于流传且能产生广泛的影响。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劝人加强学习,增进修养,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相传,正德年间,有个太监坐镇福州,倚仗权势,作威作福。一年他做60大寿,竟把戏台搭在闹市区巷口。行人往来都得从台下钻。谁也不敢指责他,有位秀才名叫郑堂,那天故意翻穿大皮袄,手执大折扇,来和他交涉。那太监被驳得理屈词穷,最后说:拆戏台可以,你得对个对子。对的好,就拆;对不好,你秀才也得钻戏台!郑堂同意,太监说了出句:
小秀才,穿冬衣,执夏扇,不知春秋;
这分明就是讽刺秀才。郑堂不慌不忙,应声道出了下联:
大太监,朝北阙,镇南邦,没有东西。
周围群众会意,哈哈大笑,弄得那太监面红耳赤。对句中的“没有东西”讽刺这个奴才,身居要职却没有学问,正中要害。
清代,有个武官叫郭子美,送1000两银子给当时的名人,请这位名人帮他写一副捧他的对联,此人不肯,郭竟以钢刀相威胁,于是写了一联:
古今双子美,
前后两汾阳。
那郭子美洋洋自得,以为在夸奖自己堪称当今的杜甫,郭子仪。其实这是一副讽刺联,拿这个草包与一文一武两位古代贤人相比,正是取笑他文不像秀才武不像兵。此联名褒实贬,作者在特定环境下,不为利诱,不为威屈,显示了高明的讽刺艺术。
古时,有个县令叫叶初春,为人十分刻毒。百姓深恶痛绝。一年元宵节,民间放花灯,出现这样一副灯棚联:
霜降遭风,四野难容老叶;
元宵遇雨,万民皆怨初春。
对的工整,内含叶初春的姓名,巧妙的表达了人们在怨恨心理。
乾隆年间,一活佛在京出痘而死。有人写了一副挽联:
渺渺三魂,活佛竟成死鬼;
迢迢万里,东来不见西归。
身为“活佛”,竟也和常人一样,会出天花,而且因此而死。还有什么灵验可谈呢?此联的讽刺性耐人寻味。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厕中顽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
这是一则题画像联。(有真实的作者姓名,明眼人一看便知画像是谁!)有鲜明的讽刺意味。
陕西差徭总局门口,曾有人贴过一副春联:
差徭总局,酒局,肉局,药丸局,局中设局,局内者甘,局外者苦,几时了局见升平?
支应诸公,豺公,狼公,饕餮公,公然办公,公心何在?公理何在?无非假公图私利。
横批是:“斌卡尖傀”意即此局之内“文武”“上下”“大小”都是人间鬼魅。这类联语,骂的痛快,非至深恶痛绝是不会产生的。
还有的讽刺联语,运用谐音法。如: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其意为“缺衣少食”。
还有一类讽刺联语是针对某种世态的。有个故事,说旧时候有个穷秀才,准备去给富有但很吝啬的叔父拜年。侄儿是个瘸子,叔父是个独眼龙。叔叔生怕侄儿来借钱,忙写信阻止说:
世路崎岖,何老贤侄儿高一步低一步亲步来拜;
侄儿回信说:
人情冷暖,还望老叔父开只眼闭只眼另眼相看。
读后感到忍俊不禁!
再如讽刺某知府的一联:
见州、县则吐气,见道台则低眉,见督抚大人茶话须臾,只解道说几个是是是;
有差、役为爪牙,有书吏为羽翼,有地方绅董袖金赠贿,不觉得笑一声哈哈哈。
嘴脸神态毕现。
现在我们可以见到许多讽刺诗,讽刺画,他们都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而讽刺对联似乎还不多。然而,对于社会上的某些消极面,对某些腐朽势力,讽刺对联还有它独特的功能,可以适当的加以运用。
“讽刺”联语杂谈 “讽刺”联语杂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