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职期间,看到了很多百姓生活的困顿与疾苦,他把这一切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就引起了变法派的极大不满,他们试图通过文字狱来除掉苏东坡。
随着父亲和妻子王弗的离世,再也没有人来提醒他要谨言慎行,相信“世间无恶人”的苏东坡终于被自己的天真害了,身陷“乌台诗案”,最终死里逃生,被贬谪居黄州,进入人生的另一阶段。
在监狱里关了四个月又二十天后,除夕那天,苏东坡终于被释放出狱。当天就没忍住大发的诗兴,写下两首诗,写完才反应过来,赶紧将笔扔掉,自嘲道:不可救药啊!
经历过“乌台诗案”的苏东坡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因为对未来的恐惧,他开始在宗教里寻找信仰和解脱,在思想上接受了佛教一切皆空的教义。同时他也明白了社会是多元化的,人性也不全是善良的。
他在黄州的生活比较穷困, 但相对安定。他在给秦观的信中写道:“每月月初取出4500文钱,分成30份,挂在屋梁上面,平时用叉子挑一块下来,当天用剩下的就攒起来等以后招待宾客。这样手里的钱大概能支撑一年多,用完到时候再做打算,除此之外没其他烦心事。”
在黄州的第二年,他得到一块地,开始开荒种粮,自给自足。因为这块地在黄州城城东的一个山坡上,他就自称为东坡居士。
虽然黄州地处偏僻,但自然风光好,物价也低,人与人相处融洽,没有政治上的勾心斗角,苏东坡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
为了节省家里的开支,还想吃到美味的饭菜,苏东坡充分发挥他的创新精神,开始研究菜式,自创了东坡肉、东坡鱼、东坡汤等等。在黄州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一些,但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也令他的内心充满了快乐。加之黄州风景秀美,他在此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贫困的生活,并没有减弱苏东坡的善良和仁爱之心。因为穷困,黄州有一个溺杀刚出生婴儿的风俗。苏东坡听了很痛心,就向武昌太守写信建议:把禁止溺杀婴儿公告给所有人,并建立举报溺杀婴儿的赏罚制度。他还把在密州时救助孩子的经验分享出来。
他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善良正直的人担任会长,用募捐来的钱,买一些婴儿用的生活用品,然后派救儿会的成员去乡村调查生活贫苦的孕妇,给予那些答应不抛弃婴儿的家庭一些物质上的补助。他自己也按照富户的最低标准捐钱。
生性豁达的苏东坡对这种平静的生活很满足,这也和他在日常生活中修炼瑜伽和道家的养生术有关。
他在黄州,除了研读佛经,还学习道家的打坐和气功,自己还设了一个炼丹房用来炼丹。但他做这一切并不是为了养生长生,他更多的是用来调节自己的心境,排除自己心中的杂念,获得宁静愉悦的心灵。
曾经有朋友向他请教长寿的方子,他写了四句话: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在他的词句里,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洒脱之意。譬如“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第二天就传了出去,有谣言传到太守耳朵里,说苏东坡已经驾船逃离了黄州,让负责监视他的太守虚惊一场。
苏东坡这种洒脱自由随性的心境,让他在文学创作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而成,都有“把握和珍惜当下生活”之意。
在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初,苏东坡接到调离黄州的任命。这时候的苏东坡已经看淡了名利权势,他不想再去别的地方发展,只想继续留在黄州过这种简朴自在的生活。因不敢违抗圣旨,才接受下来。
不幸的是,回京途中,他十个月大的儿子患病夭折了。这对他打击特别大。
在途径太湖的时候,他在常州宜兴买了块地,向神宗申请自己想在这里退隐。他还把最后的积蓄买了一所房子,结果因为房主老太太舍不得出售,把房子免费还了回去。因为积蓄已花光,他们一家人走到半路就没米下锅了,只能停下来等回复的圣旨。
神宗驾崩,最后的圣旨同意了苏东坡的请求。苏东坡开心地返回常州,写下诗句:“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
天不遂人愿,苏东坡才到常州没几天,又来一道调令,在1085年底被召回了京都。最终他还是没能做个田舍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