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一个过气网红和一个超级大V擦肩而过的故事。
12年的时候,工作没那么忙,我开始在豆瓣上码字,陆续获得了8000+的关注,虽算不上超级红人,但多少有些粉丝基础。当时因为一篇求职的文章:手握10个500强offer是怎样炼成的?和另一位粉丝数差不多的友邻F有一些交流。
我就问你红不红~那会儿,我对于成为豆瓣红人有一种十足的热情,分享求职、考试、跑步健身的一系列文章,而F则专注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写的都是自己在xx领域的一些感悟。大家都坑哧坑哧地写,偶尔在qq上聊几句,互相鼓励一下,俨然你追我赶的架势。
我当时的目标是每周写2-3篇文章,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难。后来因为工作逐渐忙起来了,再加上孩子出生,在豆瓣写东西这事就渐渐搁下来了。
到了13年,微信公众号开始冒头,那会儿逻辑思维还只是初创阶段,学习大神warfalcon也才刚刚进入微信领域,迷蒙姐姐也还只在豆瓣码字呢,我靠着点偶尔迸发的热情和对新技术的一些小敏感,申请了公众号,且凭着豆瓣的一些粉丝流量获得了一些关注,但同样的,在写了差不多一周之后,更新频率降低了,做不到日更就改成一周三篇,两篇,最后干脆就停更了。没错,公众号这个事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你的停更就意味着你与粉丝的彻底诀别。
时间呼呼地过,转眼到了16年,papi酱为代表的网红横空出世,这一年被称为网红经济的元年。再回到豆瓣,发现F的豆瓣粉丝已经好几万了,还在15年底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每篇阅读量都在5万左右。我仔细地读了他的几乎所有文章,文字笔法与前几年相比有了太多的惊喜,而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耕细作,被大家成为大神级人物。这两年,她始终坚持码字,分享感悟,不仅出版了两本自己的书,被邀请参加各类培训和分享,还依靠着微信公号的文字得到了粉丝的迅速累积,赚了不少钱。
那天,在微信上和他聊起这个事,我眼红打趣道:“你说,同样是当年的豆瓣伪红人,这两三年过去差距咋这么大呢?”他回一个笑脸,说:“因为我坚持了呀!”
习惯的复利以上的这段其实是有感于《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里的开篇第一个故事,讲的也是两个上班族利用业余时间写博客的故事,同样一个像我一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个则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地输入和输出。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是一样,一个像我继续伪红人,一个则成为了爆火的时间管理专家,全民大神,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造成如此差距的原因很简单:
坚持。
坚持,就是将一种行为内化为习惯,然后持续不断的产生行动。
习惯所产生的效果,会通过“复利”产生惊人的结果!就算是小小的行动,一旦重复累积,成果就会以“等比级数”倍增。——《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古川武士
都说你离成功永远只差最后一步,但问题在于大多数人都等不到那个时候,就自行放弃了。当然,更多的人可能仅仅停留在“三分钟热度”上,热血青年当了没几天就又打回loser的原型了。
就差那么一步!作者武士老师(名字太炫酷了~)是日本习惯培养顾问公司董事长,有多年培训指导企业经营者和职场人士的经验,其所开创的个人成长课程深受日本上班族欢迎。
他将这种“三分钟热度”的原因,归结于“习惯引力”。
习惯引力有两个维度:
一是身体对于新习惯的抗拒,直接导致我们牛逼不过“三分钟”;
二是习惯的惯性,一旦形成习惯,大脑就会要求你像“往常一样”持续去做,习惯也就这样养成了。
那么,多久能够形成习惯惯性,进入所谓的“习惯的太空世界”?三个阶段。
一:反抗期(1-7天)
二:不稳定期(8-21天)
三:倦怠期(22-30天)
想想自己的过气网红经历,简直是一样一样的~
反抗期:刚开始写文章,而且要求自己每天一篇,三天之后脑子里就跟自己说:“你丫是不是脑子有病,每天累的跟狗似的还整天写这些玩意,你不知道欧洲杯开了么,你还有多少电影没看完呢呀?!”这个时候意志极为脆弱,不少人蹦达几下就干脆停更了。请相信,你并不孤独,研究显示,大概42%的人基本上也就在这第一阶段丢盔弃甲了。
不稳定期:熬过了反抗期,进入不稳定期。这个时候,意志的不坚定主要来源于外部影响。比如你的哥们群里大家张罗了多少次撸串了?!码字的时候又超级饿,发的文就几个稀稀拉拉的掌声,太尼玛憋屈了,不行,哥要出去high!然后,就真的滚滚红尘去了。红尘之后是不是很自责,骂自己傻x?没事,还有40%的人在这个阶段陪着我们呢?
倦怠期:其实就是烦,烦,从刚开始写字写到红眼,到写字写到急眼。这tm怎么写啊?我看了自己的文章都想吐,别人点赞我都心虚!算了,累了,我不是这块料,踢场实况得了。好吧,习惯养成的最后阶段也就这么戛然而止了。
问题是“三分钟热度”的loser特性咋改变呢?
作者武士哥给了习惯培养的三原则,还对三个阶段都给了锦囊妙计。
三原则:
一是锁定一项习惯,不要同时培养多项习惯。比如我,在13年经营豆瓣的同时还在积极减肥,每天跑步,整天鸡血得不行,但习惯的多线路会损耗你的意志力,最后我肥也没减下来,文也没写下去。对比去年的爆瘦经历:暴肥暴瘦指南——1个月瘦15斤和1个月胖15斤,我都做到了,当时一心想要减肥,很多学习的计划都暂且搁浅,一切都以减肥为中心,真的很快地瘦下来,而且每天最盼望的就是在炎热的北京夏夜爽爽地跑一场。
二是坚持有效的行动,行动规则越简单越好。还是拿我考博的事儿(一个在职奶爸的奇幻考博之旅)打比方,最初自己最爱做的事就是做计划,特别细致的学习计划,比如早上起床看1小时会计研究方法论,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审计研究,通勤路上背单词,晚上孩子睡了之后看4个小时西方经济学……几乎把时间都卡到秒上了,计划表极为复杂,但是效果呢?一旦有一天没完成,整个计划被打乱,且对自己造成一千点伤害,复习就停滞了。但是,后来自己想开了,干脆就是好好利用下班时间,不纠结那些碎片化时间,每天保证晚上看书3小时,其他时间看自己心情,不做纠结学习,规则简单了,书就真的看进去了。
三是不要太在意结果。过度在意结果,会导致行动节奏被打乱。关于这一点,我保留意见,我始终觉得不压迫就不反抗,压力不大动力不大,所以,我都习惯在做一件事儿之前不给自己留后路,破釜沉舟,全力搞之。
至于各个阶段的对策,占了书的大部篇幅,比如通过简单记录给自己打气,建立信心;通过设定一些例外规则,避免因为行动被中断而造成过度的自我厌恶感;思考下一个计划培养的习惯,保持习惯培养的持续性等等。
书的最后一部分,举了6个成功故事,我看了看,自己还真成功地搞定了其中几件事:比如跑步减肥,学习英语,早起,每个成功故事都提供了比较详细地建议以及培养习惯地具体方法,比较有具体意义。
我瞄了一眼结语:“现在就播下习惯的种子吧!”
我赶紧刨点土,埋了三颗:
写作、写作、写作!
鼓掌!!!
完。
我是简书作者kris,85后/二胎爸爸/会计在读博士/500强央企/减肥达人/马拉松跑者,欢迎关注交流。这些年干过的几件丧心病狂的事儿:
3年陪孩子读了300本书/2个月在职考取top财经院校会计学博士/半个月训练完成首个马拉松/1个月瘦了20斤
网友评论
2.“她始终坚持码字”中的“她”应改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