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儿……

作者: 清昔雪 | 来源:发表于2020-01-23 22:32 被阅读0次

文/清昔雪

农历腊月二十八,临近春节的日子,本该是年味儿越来越足的时候,可总觉得如今的过年缺了些什么。我不知道这是因为年龄增长不那么期待过年的缘故,还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一些传统习俗的渐渐流失而独自伤感与矫情。

小时候天天盼望着过年,掰着手指头和小伙伴们算着距离过年的天数。而如今过年的脚步声离得越来越近,但内心却毫无期待。

很多人也都说比起过去隆重的欢度春节,现在过年年味儿越来越淡,如今的过年很多时候也只是流于形式。

以前,进入腊月,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有句我们耳熟能详的打油诗:“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没错,其实在过去,过年从腊月就已经开始了,年味儿渗透在那一碗碗粘稠浓香的腊八粥里,弥漫在儿童期待过年的眼神里。

那时候,过年每家每户还要杀年猪,炸年馍。街坊邻居互相帮忙,忙忙碌碌中新年的脚步声近了,开心的过年氛围中,大人小孩们脸上个个洋溢着祥和与喜庆。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小年,其实从这天开始,过年也就真正开始了。这天晚上,家里的老人们要虔诚的祭拜灶神。那时候,奶奶每次祭拜灶神还要拉着我一起去。祭拜仪式开始时,爷爷说着各种吉祥话,奶奶则在一旁叮嘱我说快给灶王爷磕头,让灶神保佑我来年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望以后能考个好大学。也许小时候每年跟着爷爷奶奶去给灶王爷磕头应验了,后来我真的如愿考上了大学。

二十四,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了。这一天也被老人们称为“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这天家里人要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打扫庭院。小时候跟着凑热闹帮忙,一天打扫下来自己也累的筋疲力尽。但心里总是开心的,期待着干干净净,开开心心的过个好年。其实民间对二十四的扫尘还有一种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由此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煮大肉,二十七,杀年鸡”。虽然这首顺口溜里这么说,但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同。小时候的记忆中,大人们这时候一般都在购买置办年货。那时候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好,临近过年才会买各色的干果和零食。所以买年货自然也是小孩儿们最期待最开心的。品着由五颜六色的糖纸包裹的糖果,感觉能一直甜到心里。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打香油,三十夜里点灯笼”。到了这时候,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一股股放鞭炮之后的火药味儿。小孩们耐不住性子,嚷嚷着跟家里大人要上一两串鞭炮,叫上几个同龄的孩子一起放鞭炮。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此起彼伏、噼里啪啦的炮竹声中,大人们也继续忙碌着。写春联、剪窗花、做春馍,准备年夜饭……

年少时最爱看村里的一位爷爷给大家写春联,一笔一划中都透着长者的风范与智者的光芒,后来上学也学着写毛笔字,内心一直期待自己也能练一手娴熟的毛笔书法,日后能给村里人写写春联,可是长大之后人们不再写春联了,直接从市场上买回来。而我的毛笔字也因为一直没有派上用场而日渐荒废。现在终究是不再练了,想来初始练字也是带着几分功利心得。

最热闹最温馨的还是除夕的晚上,这天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过丰盛的年夜饭,磕着瓜子看春晚,或围坐窗前看烟花。弟弟那时候大概七八岁,看到别人家放的烟花,也跑出去自己放。爸爸总是不放心,一边陪着弟弟,一边在旁边指挥弟弟如何正确放烟花。领居家的孩子看到后,隔着围墙一边说好漂亮,一边大声喊着弟弟的名字,叫弟弟出去一起玩。

原本静谧的村庄,在除夕这一天到处弥漫着大人小孩的欢笑声,炮竹烟花的喜庆声,饭菜的香味儿在空气中久久飘荡,红红火火,快快乐乐,守着除夕的尾巴,这一晚的时间总是过的那么快。

大年初一,孩子们都换上了新装,从初一开始,每家每户都开始走亲戚拜年,这时候,小孩们也跟着大人走亲访友,口袋里的压岁钱一天天变多,脸上的笑容像花儿那般绽放在正月最美的时光里。

一直到正月十五,这时候亲戚大多数都走完了,年也拜的差不多了,元宵节也紧跟着红红火火的到来了。记忆里的元宵节,总是和秧歌,篝火联系在一起。十五的秧歌,其实很早就开始排练,跳秧歌的人很辛苦,尤其是踩高跷的人,因为踩高跷技艺性极强,所以更需要演出人员付出体力与耐力。

最喜欢的还是十五晚上的篝火,家乡的篝火不同于别处,不像其他地方那样一群人围着火堆载歌载舞。这里十五晚上跳篝火,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放一堆堆的干草,点燃后排成一条长长的火龙,大家在上面跳来跳去。欢乐声不绝于耳。小时候对这个奇怪的乡俗感到好奇,后来听奶奶说十五的篝火能祛除人的坏运气,跳过篝火后,来年财运大增、晦气全除。又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与祝愿吧。

而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进入腊月,也是静悄悄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人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家每户养一头年猪留着过年,而是直接从市场上买回来。村里人口也慢慢流失,纷纷在县城安家落户。街坊邻居自然没有像以前那样亲密,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互帮互助炸年馍,做年糕。各家做着各家的饭,各自过着各自淡而无味的年。

微信红包渐渐替代了压岁钱,过年走亲访友也嫌麻烦,拜年也被一种人们称之为是“团拜”的方式给替代了。(其实是每家派一个人去聚餐)原本热热闹闹的正月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连以前那样热闹的篝火也不怎么跳了。这个年,正在被一种新兴的方式所替代,回归从前热闹的过年方式,显然已是不太可能。

记忆中的年味儿,扎根在儿时的回忆里,如今显得弥足珍贵。期待着,盼望着,回忆着,儿时故乡的年味儿……

相关文章

  • 记忆中的年味儿

    记忆中的年味儿 好多人都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究竟什么是年味儿? 记忆中的年味儿,是过年时吃...

  • 记忆中的年味儿

    前两天,参加了一个春节美食专题活动-学做传统手工面食。随着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各种物质资源只要有钱全部可以送货...

  • 记忆中的年味儿

    我的家在河北的农村,从小在村里长大的我对过年的记忆深刻。除了穿新衣服吃好吃的,在我们老家,过年还有几件标志性的...

  • 记忆中的年味儿

    我是后80后生人,出生并成长于广阔无垠的农村,小时候最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过年,那时候的年味儿就像是深巷里的老酒,打进...

  • 记忆中的年味儿

    时间有脚,但爱永恒——记忆中的年味儿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思政一班成乐晨 又是一年年关下,不知我们曾携手装扮...

  • 记忆中的年味儿……

    文/清昔雪 农历腊月二十八,临近春节的日子,本该是年味儿越来越足的时候,可总觉得如今的过年缺了些什么。我不知道这是...

  • 记忆中的年味儿

    最近宅在家,每天见面最多的当属快递小哥莫属了。 今年过年不回老家,我卯足了劲,在准备年货。 从老抽生抽鸡精料酒到卤...

  • 记忆中的年味儿

    记忆中的年味儿是带着香味的……儿时的我最喜欢最盼望的事儿就是过大年了,那时越接近除夕的时候过年的氛围也...

  • 记忆中的年味儿

    最近几天陆续在简书上看了好几篇别人记忆中的年味儿,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风俗,扫尘、贴对联、放爆竹、做各种准备的小吃等等...

  • 记忆中的年味儿

    记忆中的年味儿 文/津沽怪客 一颗鞭炮在窗台儿炸响,望着窗外惊慌远遁的小男孩的背影,满腔怒火的我不㦗莞尔一笑:是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中的年味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ka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