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陆续在简书上看了好几篇别人记忆中的年味儿,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风俗,扫尘、贴对联、放爆竹、做各种准备的小吃等等。
似乎随着人年岁的增长,大家都在说年味越来越淡,对新年的期盼也不再似小时候那么强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年味变淡很大一方面是因为物质的原因吧。
小时候物质匮乏,我们想要的新衣服、新礼物、好吃的食物都只能在过年这个当口轻松的获得,所以对年节的渴望无比的强烈。甚至恨不得早在提前一个月的时候就开始盼望。
我喜欢北方的新年,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对皑皑的白雪的浓烈的热爱,即使我是一个从小司空见惯了雪的北方人。
年节的早晨,家家户户饭前都会放上适当的爆竹,来祈求这一年都可以红红火火。来不及打扫的红红的碎屑,点点片片散落在洁白的雪上,让人见了心生无尽的欢喜。
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便可让我们觉得似曾相识,从而勾起无尽的回忆。
回忆中有源源不断的温暖,似淳淳的老酒,让人如痴如醉。
若提起小时候的新年,不知道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自己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爆竹,承载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每个除夕夜的晚饭前,家家户户必然先放上一个长长的挂鞭,常听大人们讲,今年要买2000响,或者3000响的。
为了避免爆竹发潮不响,爸爸会把它放在火坑上去去潮气,我们则会偷偷的拆下来好多,拆成一根一根,红色的短的爆竹。
几乎每一个年龄相仿的伙伴,都会用纸制作精巧的小盒子,有夹层,用来放爆竹和火柴棍。有外包装,用铅笔画上小小的画。最后用胶水小心的黏好,还会把火柴盒两侧的砂纸撕下来粘到自己的盒子上,便于随时随地的点燃爆竹。
这样,一个既有火柴,又有爆竹的小盒子就制作完成了,谁要是制作的比别人好看又好用,那可是一项顶好的本领,带出去简直不要太有面子。
后来爸爸发现了我们淘气的“壮举”,又好气又好笑,然而最后会无奈的给我们买一些一二百响的小挂鞭,专门给我们拆着玩。
新年和新衣服总是分不开的,过年的前几天,便会有长辈们带着我们去街里买新衣服。然后欢欢喜喜的回家,把新衣服珍重的叠好放进柜子里,不到真正过年的那一天是不会舍得拿出来穿的。
等到过年那一天,早上醒来睁开眼睛之后,郑重的穿上自己的新衣服,对长辈们问候新年好。
那时候还小,不会跟着家里参与新年的准备,看着大人们提前几天开始扫尘,用扫帚细细扫去墙边的灰尘、棚顶角落的蜘蛛网,再把部分要脱落的墙壁重新粉刷一遍。
除夕当天的上午,会熬浓稠的浆糊,用来粘贴红底金字儿的对联。内屋寓意家人幸福美满,平安和乐,堂屋寓意出入平安,抬头见财。也是那时候知道了福字对联要倒着贴,寓意福到了。
甚至平板车上、压水井的水泵上、鸡窝旁边、以及菜园子的门栏上都要贴上各式各意的对联儿,来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收获满满。
准备的吃食有许多种,但有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了。记得会在土灶上的大铁锅里翻炒瓜子,同时会提前在小锅里用小火慢慢的熬油渣,瓜子的干香味混着油锅里滋滋的声音,大概就是年的味道。
回忆了些许年味趣事,那么你呢,你记忆中的年味又是怎样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