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1;弦绝者,其音嘶败2;木敷者,其叶发3;病深者,其声哕4。人有此三者,是谓坏腑,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独出独人,呋吟至微,秋毫在目。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大小,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法吟,敢问其方?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5,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6,独来独往。
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闻不容瞚7。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气,不知其谁,伏如横驽,起如发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苦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注释】
1、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盐,百味之长也,储藏于器皿之中,可以看见渗透出水来,这是盐气外泄的表现。用之于人,也然。过犹不及,咸则肾坚,坚则泄,故咸令其津泄。肾者,阴也4,欲满而不欲实,今坚者,实也。阴者实之,是为不道,不道早已。
2、弦绝者,其音嘶败:琴弦将要断绝的时候,其音不正,发出的声音也会变得嘶哑。
3、木敷fū者,其叶发:敷,同“腐”,腐败,败坏。树木内部溃坏、腐烂了,其枝叶就会枯萎凋谢。
4、病深者,其声哕yue:人在病情深重,胃气断绝的时候,就会出现哕气等现象。《医林绳墨》卷四:“盖哕者,有声无物之谓,乃干呕也。”
5、黔首共余食:一般的黎民百姓只知道取用余食,以维持生活。
6、道无鬼神:医之道,无关鬼神,唯尊道贵德,顺应四时之序,以望闻问切之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一而已。
7、闻不容瞚shùn:瞚,同“瞬”,眨眼,眨眼之间。机会稍纵即逝,所以应把握好针刺的时机。
止一箴言
1、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生十月以应天干,十二经应地支,三百六十五穴应周天之数,九窍应九野,四肢应四时,五脏应五行,血气应风雨,形神俱而天地成。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曰:“圣人之道,尊道贵德,法天象地,道法自然。以天地万物之道以证圣人之道,以圣人之道促天地万物和谐共存之道。”《阴符经》曰:“圣人者,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故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之道,大德不德。圣人之道,不德而德。
2、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腑,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老子以“法天象地,道法自然”为“道”之核心思想理念,医家以“天人合一”作为其医道之思想理念,此处以“盐、弦、木”三者败坏之象而言人之病,再次证明《道》曰:“圣人以天地万物之道而论人之道,以人之道而促天地万物和谐发展之道。”的修身养性之道。老子曰:“道者,天地万物之母也,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参考书目
1、李志敏 主编:《黄帝内经》,京华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春秋】老聃 著:《老子》,梁海明译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3、【春秋】老子 著,止一 解读:《道》,https://www.jianshu.com/nb/53487517,2023年9月13日。
4、止一 著:《“1+1”教学》,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