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冲击到了每一个行业,其实都是依靠着互联网行业发展,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步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为我们带来好处的有目共睹,但同时伴随而来的也是众多问题。
2019年相关部门共收到上万例网络生活中的消费投诉问题。这些投诉不仅涉及网络交易过程中的投诉,还包含网民在享受网络服务、 电信服务等过程中的投诉。互联网消费投诉中,男性占比 70%,女性占比 30%。男性成为互联网消费投 诉的“主力”。
数据显示,从年龄段分布上看,90 后互联网消费投诉者占比 35%,00 后占比 27.1%, 超过 80 后的 23.7%,成为第二大投诉群体。 在人均投诉金额方面,70 后最高,人均投诉金额 10135 元。其次为 80 后,为 7252 元。
第三为 60 后+(60 后及以上人群),人均投诉金额 7051 元。消费投诉中,60 后+人群主要为“药品保健品”起纠纷,消费者相信商家“效果好,需多疗程 服用”的宣传,且普遍存在长期反复购买的行为,所以人均投诉金额也相对较高。
统计显示,在所有投诉问题中,六类问题的投诉最为集中,主要包括:不明扣费、支付 未到账、发货不及时、假冒伪劣、退款不及时、描述与商品不符。下面给出这些问题的具体含义说明:
1)不明扣费
消费者在使用互联网产品或享受互联网服务过程中,在消费者不知情、未确认,或消费 者完全不明何种原因的情况下,遭遇了账户被扣费的情况(排除了手机或电脑感染病毒木马 或遭遇钓鱼网站等与网络诈骗犯罪相关的投诉)
2)支付未到账
购物付款、充值、转账等支付交易中,消费者已明确支出钱款,但商家却表示(或系统 显示)并未收到该笔款项。
3)发货不及时
卖家发货慢,或未能按照约定时间送货。
4)假冒伪劣
卖家销售的商品为冒牌假货或质量低劣的产品。
5)退款不及时
消费者发起退款申请后,卖家退款慢或者未按照约定时间退款。
6)描述与商品不符
商品的实际情况,如品质、色彩、产地等与卖家的宣传不一致。
总结这10来年的剁手体验,总结出以下几条防坑指南供大家参靠:
1)货比三家,选择正规平台或信誉度较高的卖家
消费者选择网络购物及服务时,首先要注意对网购平台的选择,要尽量选择正规的平台 及信誉度较高的卖家。其次在网购商品时,可以选择多家网购平台对所购商品的详细描述、 产品检验报告、商家生产经营资质和信誉、商品评价等进行了解、比较,避免掉入购物陷阱, 防止上当受骗。
2)保存商品信息、订单截图等凭证,利于维权
消费者在网购时,要注意保留促销活动细则、商品宣传图片、商品订单页面、聊天记录、 物流记录等网购交易信息,作为消费维权的证据。
3)收货查验,谨慎签收,防止李逵变李鬼
消费者在收到商品时,建议当场查验货物,查看商品是否与网站图片及宣传信息一致, 确认商品无问题后再签收快递。
4)不懂就问,认真了解促销规则,防止商家藏猫腻
了解促销规则。在集中促销的交易规则中,可能会有商家隐藏着霸王条款,消费者要与 商家多沟通,了解清楚有关规则。对于预付定金的商品,要谨慎下单。
5)要多渠道比价,更要小心超低价陷阱
消费者在网购商品前,应关注商品的价格变化,多渠道比较商品的价格情况。提高警惕, 不要被明显的低价所误导,被虚假折扣迷惑。
6)理性消费,小心虚假宣传,不信“花言巧语”
消费者在网上找到所需商品后,应先了解商品相关知识,查看买家评价,仔细对比商家 宣传与商品具体图片之间差别,理性下单,避免上当受骗。尤其在购买保健品时认清正规品 牌和保健品标识,切莫相信夸大效果且诱导多疗程服用的销售套路。
7)客观评价,莫因小便宜成商家“刷信誉”工具
客观进行评价。一些商家在商品宣传页面明确表示“好评返现”,有的商家在商品发货 时利用宣传卡片的形式,诱导消费者给出虚假好评。消费者应秉持诚信负责的态度进行评价, 切莫成为商家“刷信誉”的工具。
8)不吃哑巴亏,遭遇侵权要积极维权
消费者在网络购物后依法享有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利,网络商品销售者应当依法履行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如果在购物中发现有商标侵权、虚假广告、产品质量不合格等侵害消费者 合法权益的行为,以及无正规生产厂家、无准确生产日期、无质量检测的“三无”保健品, 消费者可以向全国 12315 互联网平台或 12315、12331 等热线投诉;也可以向 360 猎网平台 这类互联网投诉平台进行投诉举报;也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或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的工商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您分享文章,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