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昨天下午去参加县教研室开展的新课标研读会议,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这次会议,让我遇见了一位出色的高中语文老师,她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对教育充满了热情和深思。更为巧合的是她跟我同名,只是不同姓而已。
我和她年龄相仿,几乎是同时踏入教育这片热土的。那时,我们都有着一腔热血和理想,渴望在教育的天地里大展拳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似乎渐渐陷入了日常教学的琐碎之中,很少有时间去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和追求更好的教学方法。这几年虽然我也在忙里偷闲,关注了很多名师,悄悄加入新网师学习,渴望得到自身的提高。只是我这钝感力十足的人,一千个上进的理由,总被一万字后退的理由扯回去。看书,早已习惯了追求速度和激情,曾经我还以自己看过的小说能很快就知道情节为荣,但现在我就算看学术的东西,也总是习惯资讯化浏览,无法深入,更别提沉浸式阅读了。
而这位高中老师,却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她作为他们学校高中部的教务主任,年轻有为,有魄力。她让大家尝试大单元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她讲述自己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这些其实我也做过,只不过我只是想一出是一出,无论是说和做都没有规划。
除此之外,我还羡慕她发言时的流畅,有理有据。我这个人从小到大胆子小,就是到了现如今人前发言,依旧是该死的紧张,一如既往地脸红心跳。自己都感觉自己说的内容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的,这样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青睐。那个与我同名的高中女老师,真的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有准备。
在这次会议上,那几个侃侃而谈的男老师,在她的对比衬托下就黯然失色了,确实她的发言让我们感到震撼。她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教育的思考和研究,每一个观点都让人耳目一新。相比之下,我之前的畅谈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我自以为下了功夫的研读,实则只是在表层打转。我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再进一步深入研究教育?为什么我不能像她一样,就能说出来,做了就力图做好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仿佛是一只井底之蛙,抬头只看到了井上空的一小片天。我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但实际上,我所触及的只是教育领域的一小部分。
昨天看到有个新网师学员写到自己不敢在人前学习,害怕自己成为异类,想做出成绩之后再说。其实我也是这种心理,我这个人没有不良嗜好,每天生活也极其简单。我不是不喜欢学习,只是没有深度学习,每天被生活所裹挟着向前,家庭和工作的琐碎让我手忙脚乱。
这几年想着改变,秋季更是下定决心加入新网师学习。一个学期已经过去,转眼已是又一年,我想对那么既然决定醒来,就得真的醒来。昨天教研员说我们县的老师学习积极性不高,一群不读书的老师拼命教人读书,一群不学习的老师拼命教别人学习,这样怎么可能教好学生。我呢?我问自己,我真的是不学习型的老师吗?我一直挺喜欢读书的呀,为什么还是如此平庸,原因是我固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走出去的机会,外面如火如荼学习,似乎与我离得太远太远了。
曾经有人说过:“深度学习是自我进化最好的方式。”而我却一直停留在表面的学习上,满足于一知半解。井底之蛙的故事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警示,对我更是一种鞭策。虽然我表面上好像跳出了舒适区,事实上并没有绝对勇敢地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我应该就“学酥”吧,整天也忙忙碌碌,但没有真正走进更广阔的世界。不做井底之蛙,就从深度学习开始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34369/94465e90b7c1a85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