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村夜话读书心理
永远的太史公:“无韵之离骚”和李陵事件

永远的太史公:“无韵之离骚”和李陵事件

作者: 文史之家 | 来源:发表于2024-08-12 20:13 被阅读0次

    郑重申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个评语,有两层含义:

    一是对《史记》不朽伟大的肯定,二是说《史记》写作,抒情成分很重。

    在某种程度上,太史公的“史记”和屈原的“离骚”:

    风格有相似处,都注重文情,感情充沛饱满。

    01 太史公全情贯注的“屈原传记 ”

    我们都知道,《离骚》开创了我国文学,浪漫主义先河。

    长篇诗文“离骚”,感情激荡,神话传说,想象丰富,人间和幻境交织。

    屈原还创造了“香草美人”,这一文学手法。

    人生经历和浓厚感情,屈原全都融进了《离骚》;

    艺术、情感、思想一起,使它成了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唱。

    在太史公的《史记》中,多次说到: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而且,在《史记·屈原列传》里说,

    “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被楚怀王疏远。

    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可以说,因为太史公遭遇宫刑的遭遇,跟屈原放逐的境况,有着不少相似处。

    在写到屈原列传时,太史公投入了十足的感情。

    因此,《史记·屈原列传》,基本上就是一首散文诗。

    在屈原列传中,太史公不仅叙述了:

    屈原的杰出才华,忠诚被疑,遭遇陷害驱逐的过程。

    还讲述了楚怀王的昏庸无能,最终客死秦国的结局。

    以及屈原的辞赋,对宋玉、景差等人的影响;

    后人对屈原的悼思,尤其是贾谊做的《吊屈原赋》,感之至深。

    当从一个人身上,看到自身身影时,我们往往会投入过多感情。

    太史公也不例外。他把屈原的一部分,当成了自己。

    所以,对于屈原,太史公浓笔重墨,饱含深情。

    太史公和屈原,都是史上伟大的人物。

    一个创造了千年史学的标杆,两千年的帝王专制时代,写史都以《史记》为样本。

    一个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渊薮,以楚辞为代表的“骚”,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标准。

    后世的无数文人,都受到“离骚”的影响。

    比如,贾谊、陶渊明、李白、杜甫等,近代的鲁迅先生,无不对屈原推崇备至。

    02 李陵事件的来龙去脉和隐情

    造成太史公一生悲剧的,莫过于遭受宫刑。

    而这件事的起因,就是李陵事件。

    太史公在《报任安书》中,说到自己自从受到宫刑后:

    活得浑浑噩噩,痛不欲生,出门后,往往不知道该往里走,如同行尸走肉般。

    几欲自杀的太史公,只是为了完成《史记》才最终苟活下来。

    那么,李陵事件,究竟是怎么一个情形?背后的真相又是怎样的?

    为了打击大汉的宿敌,汉武帝派出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

    一起出征的,还有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他带领五千士兵随同。

    不幸的是,在作战中,李陵迷了路,遭遇了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

    因为兵尽粮绝,寡不敌众,李陵被迫投降了匈奴。

    作为名将之后,李陵依然有大将风范。

    即使自己的兵力单薄,紧急关头,他不惜以命相搏。以一当百,杀得匈奴兵尸横遍野。

    匈奴兵即将落败时,匈奴单于再度调来上万援兵。

    万般无奈下,李陵不得不投降。

    知道李陵投降匈奴后,汉武帝怒不可遏。

    怒火中烧的汉武帝,把李陵父母和妻女,全部斩杀了。

    和李陵,并没有太多交往的太史公,依凭对李陵平时的观察,十分信任他的为人。

    太史公认为,李陵孝顺双亲,廉洁奉公,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君子。

    于是,他就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求了情,说些好话。

    震怒中的汉武帝,哪里听得这些话。他就认定,太史公是在诋毁贰师将军李广利。

    结果,太史公被无辜下狱,为了还赎死刑,太史公接受了宫刑。

    其实,李陵刚投降时,他还渴望能为汉朝报效。

    真相,就如太史公所判断,背后是有隐情的,但是悲剧已经酿成。

    太史公遭到宫刑,李陵的父母和妻女,都遭到了斩杀。

    具体的实情和前因后果,在李陵的《答苏武书》中,有详细论述。

    苏武出使匈奴,被困留在匈奴将近二十年之久。

    在这期间,李陵和苏武有交集。

    苏武历尽艰险,持节牧羊,九死一生,在汉昭帝年代,被接回了汉朝。

    看到回归的苏武,回不去的李陵,心生无限感慨,写了这封《答苏武书》。

    生活在匈奴的李陵,一直不习惯那里的风俗和吃食。心中时时想念着故乡。

    李陵在信中,讲了自己寡不敌众,依然如何奋勇杀敌;又在万般无奈下,迫不得已投降。

    投降后,李陵还想着,要用自己的方式,报答汉朝的恩义。

    可这想法还没落地,就得知自己父母和妻女,都被汉武帝所杀。

    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再想回去,还怎么回呢?

    他为汉朝的做法心寒。为苏武所得到微薄封赏,跟付出的不相等而不平。

    同时,他还历数了,汉朝从汉高祖开始,对待功臣都刻薄寡恩,无数功臣,不是被杀,就是遭到监禁。

    大家熟悉的,韩信、彭越被杀,萧何、樊哙被囚禁,晁错被杀,贾谊、周亚夫等也都被杀。

    汉朝对待臣属,薄情寡德,有负德之行。

    李陵这些批判,都是根据历史事实。

    从侧面,反映出专制帝制的残酷无情,地位低微之人的生存艰难。

    相去万里,李陵是永远不能回去了。

    活着,李陵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死了,也是一个异域之鬼。

    这就是李陵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背后的隐情。

    而它,决定了两个人的悲剧命运,太史公和李陵。

    03 时移世易,感情和底层逻辑不变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屈原和太史公,同样伟大的人,相似的悲惨遭遇。

    屈原列传,太史公把个人感情,几乎全都深情贯注。

    同时代的李陵事件,造成了太史公一生的悲剧。

    可在此事上,也显示出太史公的人格之高,才情之高。

    也许,正如太史公所言: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此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才追思往事,寄望于后人。

    极端困苦中,才能够成就伟人。

    也只有伟大的人格,才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远的太史公:“无韵之离骚”和李陵事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ed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