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年买了一本早教启蒙书,是关于儿童的情商,性格和亲子沟通方面的。
以前想着学了用来带孩子,日常琐事太繁杂就懒得看了,疫情呆在家里,我一直纠结着,我应该是重新复习股票理财的知识,好在股市赚一把?还是根据自己内心的需求学别的东西?
结果重新翻看此书,我内心异常平静踏实,有一种幡然领悟:“哦,原来如此哪!”
为什么呢?这是一本育儿早教亲子类读物,我一直认为只是用于孩子身上的,但在看的过程之中,我仿佛和儿时的自己交流了,内心的迷茫困惑有了答案,可以把书里的方法重新教育自己一次。
第一,关于自信独立的性格
我自小就缺乏安全感,做对的事没有得到父母长辈的赞赏和认同,稍微犯错就会被严厉批评甚至谩骂,性格变得自卑胆心,做事第一反应就是怕自己出错。
父母为了求快,要么干脆包办一切,要么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没提供帮助。这样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敢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去应对那些暂时的困难的,容易陷入一种挫败感中。有时会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过度的逼迫自己去学这学那,努力奋进又无法放松。
一个自信又独立的孩子,首先在幼儿期从父母身上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当孩子害怕时多点陪伴,不要硬推着孩子独自勇敢前进,让孩子在失败受伤有一个包容自己的地方,获得鼓励帮助,积累力量和踏实感应对现实的挑战。
第二,关于一个人的情商
情商是一种认识、了解、管理情绪的能力,大多取决于后天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比较差的,遇到不合心意的事第一反应是哭闹。如果父母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很抵触孩子哭闹,那么会用惩罚训斥威胁的方式要求孩子停止哭闹,打压孩子的正常情绪反应。
自小被这样对待的孩子,长大了不是习惯压抑自己,就是个暴脾气。那么身为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理解管理情绪呢?
首先,孩子当下有情绪(哭闹撒气),先让孩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如果孩子做不到,就允许孩子尽情的体验自己的情绪,家长安静地陪一旁。
等孩子平静下来,帮助孩子理解刚才的情绪是属于哪一种:悲伤,愤怒,失望,挫败,还是委屈?
家长还可以教孩子应对强烈的情绪方法:痛快的哭一场,打抱枕出气,寻求抱抱,独自呆着。。。
最后有机会与孩子复盘: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有什么情绪?这些情绪在身体的哪个部位?他学会怎样把情绪调整好的?
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助孩子及时排解情绪困扰,学会关注身心健康,冷静的应对成长过程中的挫折。
第三,培养学习思维模式
从小我对学习的认知,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进专心大脑,知识越多越好,才能在考试和生活中运用出来,但后来发现自己对一本书的精华跟知识吸收的效果特别差。
学得认真却零散机械,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应用,学东西越来越吃力厌烦。
其实学习并非从学校开始的,在孩子听得懂大人的话,就可以在日常互动里帮助孩子建立学习能力。
那怎样建立一种学习的思维模式呢?
孩子第一次做某件事,家长可以用语言把做事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解说出来,让孩子明白前后逻辑。
孩子学习上遇到难题,帮助孩子理解哪里卡壳?需要哪个知识点?欠缺什么技能?能联系哪个已知的知识解决?总结出什么经验?
尽量不要直接给答案!
寻找答案的过程能让孩子学会观察判断,启发他动脑筋去思考,孩子会逐渐养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达到从“学会”到“会学”。
身为一个人,总有情绪困扰,懂得与情绪相处,我们能活得真实;生活中要学的东西太多,一套学习方法比学很多知识更重要。而目前学校的教育不可能教这些知识和技巧,很多需要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给予指导,不然就只能靠自己的悟性去摸索实践了。
这也是我欠缺的一部分,从育儿启蒙书中,一边学习一边疗愈自己,帮助自己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