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 晴 忆安姑娘
一、《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
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我已经写到第十二天了,也写到了最后一章,共计二十一章,五万字。我其实一直有个遗憾,为什么一本六十五万字的书,所提小说不止百部,居然一本中国的都没有,甚至连一位中国作者的名字也没出现过。好不容易看到一位与中国有关的,还只是出生在中国。她就是《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的作者凯瑟琳·佩特森。
她根据自己童年的经历,创造出许多内心敏感、缺少朋友、渴望被理解的孩子形象。故事里的杰斯就是如此。边看这个故事,我边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趣事。大概每个人在孩童时期,都会有着奇异的梦,渴望创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
印象中有一段时间,我就很想成为一个女侠。大概是刚上小学吧,我们四个形影不离的小伙伴,就开始计划着一件大事,那就是助人为乐。当然,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情况下,我们也会聪明地去找好事做,正如那个不想过马路的老奶奶,非得扶人家过马路的段子一样,村里有个独居的老奶奶被我们盯上了,我们总是兴致高昂地去干着干那,打扫卫生,甚至做饭都不在话下。有一次我们还包了白菜馅的饺子,纯素的,估计味道不怎么样,反正我们都没吃。过了一段时间,还没等老奶奶把我们赶出去,我们便转移了兴趣,后来再没去那位奶奶那里。
我从电视剧中得到了启发,就是厉害的女侠得有好身手!于是我又有事干了。我开始琢磨制作暗器,其中有一个厉害的,就是用两颗简单狗牙,缠好线,再绑到手掌关节处,这样一握拳,就变成厉害的伤人武器了。至于那狗牙,是自家的狗,被狗贩子下了药,父亲发现的及时,所以未来得及偷走,它的下场是被宰杀了,也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吃狗肉,长大懂事后,就再不忍心了。
要知道做任何事都得认真投入,琢磨研究,后来我将武器改良升级了,用过粗的鱼刺,鸡爪的脚趾尖,还用毛线和细铁丝做辅料,不管是不是真的具有一定功能性,至少我的认真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
在成为女侠的高昂斗志下,我们四个小伙伴,还将一个水泥袋子装上沙子,挂在铁塔下,练习拳脚。那是在一片空旷的庄稼地旁边,秋收过后,就只剩下玉米杆的根子还留在地里。再说说练拳的那段时间,天气渐凉,但放学后我们还是会抓紧时间来玩一会儿。这方小天地,就是我们女侠梦开始的地方,小小的沙袋承载了大大的梦想。从柔软稚嫩的小手传来的,不仅是肉与石碰撞的疼痛,更有对梦想的坚定。只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寻梦之旅,没有维持多久,就在入冬的寒冷中搁浅了。
可是这样的回忆总也不会消失,每当想起,还会觉得十分有趣。也许只有在孩子的眼里,自己才能成为自己心灵的国王。同样的,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永远如孩子般坚定,做自己心灵的国王。
这在《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里,很好地作为线索,引出了一个关于治疗和成长的故事。
当孤独胆小的杰斯遇到了他的好朋友莱斯利之后,他慢慢地发生了改变,她让他“感觉生命展开了新的一页”。有一天,女孩儿莱斯利对杰斯说:“你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吗?我们需要一个地方,一个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地方,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神圣到我们绝不和任何人提起。那是个神秘的国度,而你和我将是统治那个国度的国王和王后。”
他们给这个国家取名叫特拉比西亚,这个神秘的国度就在莱斯利家后面的森林里,抓住拴在沙果树上的绳子,荡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就到了。不过,那个世界完全是他们俩想象出来的,没有魔法,也没有巨人、恶魔,什么惊险的事情都没有发生。他们只是获得了友谊。
然而莱斯利却意外死了,这让杰斯很难接受,他尖叫、痛哭、沉默……后来,在大人的陪伴下,莱斯才渡过难关。最后,他在通往特拉比西亚的小溪上,用爸爸给的木板,搭起了一座小桥,这是一座连接幻想与现实的桥,有了它,他与莱斯利共同拥有的特拉比西亚就永远地保留了下来,这也是他的成长之桥,因为他已经治愈了自己,重拾信心。
一个有关死亡的故事,作为一名关注弱势儿童的作家来说,她认为一个孩子在亲历生命消逝之前,应该有一本书,告诉他们如何面对死亡、学会悲伤。这就是她写这本书的目的。
二、《玛蒂尔达》
玛蒂尔达,出场时只有四岁三个月的小女孩儿,她聪明绝顶,可父母却并不喜欢她。他们把她看作是伤口愈合时结的痂,时机成熟时,就把她扔掉。这怎么可能?这样的故事开头让人一下子被吸引住,想要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儿。这就是简明的魅力,一个好开头的重要性,就是要一下子抓住人心,不管你是哪种风格。
随着故事的深入,就会渐渐明白玛蒂尔达之所以不被父母喜欢的原因了。作者将她的父母设定为行为愚蠢、俗不可耐的形象,他们专横、霸道、脾气差,象征权威和专制,而玛蒂尔达总是要挑战他们的权威,使他们觉得糟糕透了。所以他们不承认、不欣赏她的天分,还忽略她。这是她在家里的对立面,在学校里,则是那位身材像巨人,会让小学生连命都吓掉的暴君女校长。
故事里还有一位关键人物,就是女教师亨尼小姐,正是因为她,玛蒂尔达才得知校长特朗奇布尔的恶行,并开始帮助亨尼小姐解决了困境。也是在这期间,玛蒂尔达发现了自己的超能力,这个“不平凡……敏感又才华横溢”的小女孩,最后就依靠“从眼睛里射出来的几百万只看不见的小手”,打败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校长。而在故事最后,她荒诞的父母竟然留下了玛蒂尔达自己搬家了,可这也正遂了她的心愿,她更愿意和亨尼小姐一起生活。
罗尔德·达尔的书,我最近买了七本,还没有都看完,不过看得出他喜欢为儿童发声,为他们发出伸张正义的声音。他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关于这一点,他说:“如果你想记住生活在孩子世界里的情形,你就得放下身段,照他们的样子,生活一个星期。你就会发现,你不得不仰视你身边那些残忍的巨人,他们总是告诉你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于是,在孩子的潜意识里,这些巨人就变成了敌人。当我写《玛蒂尔达》时,我根据的就是这个理论。”
三、《洞》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故事,甚至有些烧脑,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喜欢它,又能读懂它的。“洞”,简直就是无数的“陷阱”,需要读者自己去发现,又必须小心翼翼。作者用高超的叙事技巧,用双线结构讲述了一个现代与过去,交织着几代人、几个家族恩怨情仇的故事。其中一条现代的线,就是绿湖,但这座湖在一百多年前就干涸了;镇子也慢慢消失了;周围是一片荒漠,没有树,极其炎热。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建有一座绿湖营,是专门管教犯错少年的地方,他们的宣传语是这样的:“如果你把坏男孩带到这儿,让他每天在烈日下挖一个洞,他就会学好。”所以,被诬陷的主人公斯坦利被送到了绿湖营。接下来就是斯坦利成长起来的过程了。
彭懿评价作者路易斯·撒察尔的故事复杂得如同高难度拼图。“你要是以为他会像其他的小说作者那样,暂时搁下话头,站出来为远离真相的你指点迷津,那你一定会大失所望。别指望他,他的叙事策略就是退隐到故事里,绝不插嘴,让你一个人静静的阅读,推理、判断,像小主人公挖洞最后挖出真相一样,把一个个碎片拼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读书笔记就先写到这儿,边读边记录感受的方式,可以使阅读的速度放慢,加深理解和印象。这样的读书方法,可能有些笨,但读完很有收获。我想每一位热爱文字的写作者,都会为汲取到书中的养分而满足。不管收获多少信息和启发,都是进步路上的一级宝贵的台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