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指导的孩子们

作者: 葭西日得录 | 来源:发表于2023-02-27 14:22 被阅读0次

曾经有个同校学弟(按年龄算我学弟,按毕业时间算我学长)的家长,希望从我这里了解就业市场,帮助儿子对未来做规划。我就讲了一些学校的就业资源,就业帮助啥的。这个家长把我说的一些信息发给了小孩,还让小孩加了我,希望我们能聊聊。后来他没找我,我也没主动联系过他。

最近我看到他申请研究生成功了,发了条朋友圈。我想起上次他妈妈对我说,他没有任何实习经验,对职场没概念,也不知道如何找工作。当时我给的建议是,大学还是比较好找工作的,因为我们可以拿到在校实习生补贴。读研的话,没有这个时间段,只能算研究生应届生了。从我了解别人的信息来说,我不建议他读研,特别是读计算机的研究生。因为我认识好几个读完研反而难找工作的。

他做这个选择,肯定有自己的理由。我聊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我和别人感叹现在找工作好难,别人都说,那你正好读书,躲过这一阵。我想起我认识的一个做求职中介的人说,很多人都是在毕业一年,拿到PR后转的。我问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他说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眼高手低,在公司里不愿意好好做,想着转码立马走上人生巅峰。今天想起这个说辞,又想起我之前写的相亲里怎么都是银行和程序员时,我室友说,因为这些职业都很体面。

我之前也提过《我爱问连岳7》(在《失业是主动的》)里面的一段话讨论“轻松又体面的工作”。有一种认知错误假设研究生毕业后,就可以不劳而获,干一份“轻松又体面”的工作。每一个阶层,都有其辛苦。任何好东西背后,都是激烈的竞争。体面是好东西里的好东西,怎么可能一纸证书就给了你?我身边所有工作体面的,无不是忙碌换的。所有轻松的,都是门槛低,挣得也不多的。

突然想起曾经看的一篇日志说:“大城市的孩子和农村孩子除了物质上的差别,还有更重要的一项——父母的指导性意见。很多优渥家庭的孩子,父母早就为他们谋划好了这一生,能够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所得总结出来,指导子女更好地生活。而农村的孩子,很多家长本身对世界的认知就不足,大部分是体力劳动者,没好好地看过这个世界,只是埋头苦干赚些血汗钱,知道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但不知道具体的操作。 ”

那篇日志作者说她高中时不知道选文科还是理科,父母反问她他们怎么会懂。她就这样摸石头过河,走过了人生前20年。父母对她最大的期望是,等她毕业下乡当个老师,因为很“体面”,还有退休工资。毕业四五年后,她才意识到自己从未规划过自己的职业。作为对比的是她室友,虽然能力不如她,但因为父母了解就业的逻辑,给她安排了一条可以稳稳回北京做个安稳工作的路。

她被世界撞得头破血流,父母还觉得她过得很好——不需要去工厂上班,已经是一种成功了。作者在富人区的教育机构做过很久,体会过那些孩子从小就有父母为他们铺垫好一切。她就想起那句话:“别人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的寒窗苦读?”寒门很难出贵子,不仅是本身资源的匮乏,还有很多方面的落后。就像作者说自己的父母不相信人生需要规划,不相信人生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甚至不太愿意接受新的时代产物。

我有时候也觉得很多留学生父母好难。对国外一无所知,一天都没出过国,还要帮助子女谋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缺乏指导的孩子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ih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