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莫落望
高老头的爱就像烟火,越是黑暗越是灿烂,只是在现实下,还是归于黑暗。 ——题记
父爱,是一个圣神的词汇,它的力量是足以撼动天地的。可是,凡事都是物极必反。在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天性的父爱达到了极端,所以扭曲了高老头的生命,却还是会让人为之一掬眼泪。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讽刺和批判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本是天性的表达------的父女之情却是建立在金钱之上,让高老头站在所有感情与金钱关系的风头浪口上,饱受折磨与痛苦。
高老头爱女儿们,是有多爱呢?高老头自己这样说:“我羡慕给她们拉车的马,真愿做她们膝上的小狗,她们快乐我才觉得生活有意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爱的方式,我又不妨碍被人,别人为什么要管我?我这样爱觉得很幸福。”他的爱很极端、很疯狂,是一种溺爱,甚至是一颗畸形、变态的心在爱:为了满足两个女儿的情欲,他竟然去掉父亲的尊严,殷勤地为她们荒唐忙碌操劳,让大女儿有钱和情夫马克辛偷情,他情愿去偷、去抢、去卖命,甚至去杀人放火;为满足小女儿但斐纳,他把自己长期年金卖了购置了一间房子让其偷情。当女儿的情欲得到满足时,他高兴得像一只发情的小狗,亲吻但斐纳的脚在地上打滚。
记得文中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是:“其实这小小的罪过,父女都是同谋”。女儿们只是将高老头当成“柠檬榨干,完了便把果皮往街角一扔,不管了”。可是,高老头不那么认为,他会倾尽所有,满足她们的欲望,对于“她们给他造成的痛苦,他也甘之如饴”,只是想要得到一点点亲热的回报。女儿是这场悲剧的从犯,高老头却是主谋,身陷其中、不得自拔的主谋。但到底是什么将高老头催眠,看不见眼前的事实,重复着疯狂的过错,是“镀金”的溺爱,是金钱时代的主轴心的牵引。他不知道镀金的爱,是很容易被时间或者其他的东西融化甚至是灼伤。无穷无尽的父爱,累加起来是一座伟岸的高山,是一片浩瀚的大海,本来是好的,暴发户型的早期资产阶级又深受封建思想禁锢的高老头却只能用金钱来满足他爱的欲望和女儿被爱的要求,这种镀金的爱给予了女儿们虚荣的光芒,高老头也用女儿的虚荣的快乐来做一个美好的梦,梦中他倍受女儿们的爱,幸福的爱,他以为被称呼“父亲”就是爱了。在高老头的溺爱就像烟火绽放,越黑暗越是灿烂,却还是沉沦在无尽的黑夜之中。这种爱的方式下,女儿只会学会自私地接受,但他的热情从未冷熄,他舍不得走开,痛苦来自溺爱,是他在现实中苏醒的障碍,惯性地以为给予金钱就能从此被关爱,女儿对他的依赖就是爱。

这种爱是用金钱来填满的,用期待来守望着。为了守护不存在的爱,高老头一直让自己的心痛苦地徘徊在金钱的禁锢中,到头来一个人孤独地病逝,在他临死时对拉斯蒂涅的话,让我感受着他神色间最恍惚的爱恨交错。高老头最后的醒悟让我想为他哭一场,驱散他满身的无奈的哀恸和绝望。
对女儿们的溺爱和相信金钱的万能是高老头的悲剧的主要原因,就像绽放的烟花,给与了繁华与美丽,同时也燃尽了自己的药引,留下的只有无尽的黑。但高老头即使毁了自己也不会改,正如1834年巴尔扎克写给韩斯卡夫人的一封信中就曾表示:“我要在这部作品(《高老头》)里把具有千钧之重的感情描写出来,没有一种东西,不管它是灾难,是痛苦,还是不义,都破坏不了这种感情。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父亲,他简直是一个神圣的基督教的殉道者。”还借主人公之口表示最美的天性,最优秀的灵魂,都免不了溺爱儿女。可是在金钱的氛围里,连动物都有的雏鸟反哺,小羊跪乳的感恩父母的天性,在高老头的女儿身上根本就不存在,因为对金钱过分的追求腐蚀了父爱的光芒,冷却父爱的温暖。可是他每天快乐地受苦于爱他们,痛苦自己的生活,他就像走进了迷宫永远也走不来,只有死才会让他像其他的临终者,思维清晰,透视错爱的一切。
高老头这种用金钱来润色的爱,在金钱如此至上的时代,注定是要和悲剧相遇,这样的爱禁不住现实的炎炎热火的炙烤。虽说这样的结局是那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时代的产物,离我们已年代远久,但对于今天依旧还是有很深的借鉴意义的,当今不是还有拜金主义者和啃老族、富二代等等金钱上的衍生名词!这些难道和高老头那样的长者烟花似的爱无关吗?
(感悟随笔——书评+影评+自创+生活,更多是自言自语的人生,希望自己在文字中不药而愈,希望和你在悦读里不期而遇,希望我们在美好间不言而喻!更多文字悦读请关注——莫落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