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每天写1000字
《高老头》||虚无来自无尽的幻想

《高老头》||虚无来自无尽的幻想

作者: X努力成为有趣的人Y | 来源:发表于2018-11-06 11:29 被阅读55次

    这本书首版于1835年,19C上半叶的法国正处于复辟王朝与资产阶级的交叉口,在王权衰落,资产阶级不断上升的时局中,高老头只是这风云变幻世界中的一卷残云,也是其中一团盛大的缩影。

    一切伟大的作品最后终要走向虚无,就像埋葬希刺克列夫的那片坟墓;寄托盖茨比一生信念的那盏绿灯;焚灭岛村虚妄幻想的那场大火,然而结束这部作品的并不是高老头的撒手人寰,而是拉斯蒂涅向地狱步步紧逼的悲哀。

    欧也纳.特.拉斯蒂涅,一位从乡下到巴黎来读法律的青年,巴黎如同一片海洋,青年人在汪洋大海中间,既不知向哪方面驶去,也不知把帆挂成怎样的角度,最后固然像大多数青年那样,被卷入巴黎生活的漩涡内一无所见,可也正是因为他,我们得以窥见高老头隐秘的痛史。

    高老头,一个做淀粉买卖的生意人,同样也是两个女儿的父亲,因战争大发横财,从富极一时到穷困潦倒,只是为了满足两个女儿永远填不满的欲望,在拉斯蒂涅看来,高老头是父爱的代表,他把一辈子的生命给了她们,可连临终前她们一小时的探望都等不到。

    早在故事开篇作者就提到

    “这惨剧既非杜撰,亦非小说,一切都是真情实事,真实到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或者心里发现剧中的要素。”

    高老头是个老实人、好人,他从来没大声说过一句话,从来没损害别人,也从来没干过坏事。到头来最后的丧礼,既没排场,也没后代,也没朋友,也没亲属。

    他的悲剧在于满腔的爱用错了方式,他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在他看来,钱能买来一切,包括女儿,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才能牢牢的拴住儿女。这种错误的价值观渗透到从小对女儿的教育中,种因得果,两个女儿成年后的虚荣、拜金也就不难理解。而高老头自己又一直活在幻想中,他对孩子的记忆仍然停留在她们天真、纯洁的童年。临死前,他发出了一声哀叹,似乎是对子女的失望,可这叹息中又夹杂着一丝快乐,或许他又为孩子的不来探望找到了令自己激动的借口,终其一生,都在自我欺骗。

    埋葬高老头的人是目睹这场惨剧的拉斯蒂涅,作为一个巴黎漂,拉斯蒂涅进入上流社会的过程一步步揭露出这个世界的猥琐、狭小、浅薄,渐渐地,自己也逐渐迷失其中,高老头的去世宛如对拉斯蒂涅人性的最后一丝呼唤。

    “他瞧着墓穴,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神圣的感情在一颗纯洁的心中逼出来的眼泪,从他堕落的地下立刻回到天上的眼泪。”当他远眺巴黎,望见躺在塞纳河畔慢慢亮起灯火的巴黎时,胸中升腾的欲望之火,瞬间焚尽所有高尚、虔诚。从信仰上帝到堕入地狱也只是一念之间,最后那个挑战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借口。当拉斯蒂涅朝着特.纽沁特太太家走去,这个社会又失去了一具美好的灵魂。

    我读的名著不多,然而每当认认真真读完一本,总会被作者彻底折服。巴尔扎克的批判赤裸又直击内心,极尽渲染的语言,纠结复杂的人物性格,各具象征意义的事物,结尾处深深的无力感仿佛可以感知到作者对所处时代的无奈。

    无论时代做何变化,人性的美丑总是一成不变,书中的人物都能在我们身边找到相似的影子,高里奥老头或许他的亲情观有问题,但表现出来的却是真挚的父爱,不禁感叹爱的力量竟可以致一个人如此疯魔,最后篇章那几页独白,看的潸然泪下,道尽了多少父母内心的心酸,做子女的真的不能太自私。拉斯蒂涅的心路历程值得很多大学生深究思考,他面对的是财富,当我们面对别的诱惑时又该作何选择?

    最后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与君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老头》||虚无来自无尽的幻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oy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