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理查德*塞勒,卡斯*桑斯坦
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2015年3月出版,16万字。
拆书:老案
建议先点「赞」+「收藏」+关注 ,再慢慢看,以防手滑找不到
老案读书会:每周泛读一本书,每年精读十本书,让读书引领生活,指明方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5157438/8ef3819b8c718505.png)
在竞拍中最终的胜出者都是输家
第一,什么事赢家的诅咒?
行为经济学家对在竞拍中的竞拍者做的深入的研究,发现最后那个在竞拍中胜出者并非赢家,而有可能是最大的输家。
竞拍活动按理说应该是个非常有理性的活动,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总是会做出大量的非理性的举动,而最后会发现看似出价最高的胜出者,其实自己的是最大输家。
如果你是理性的,难道就不会成为赢家的诅咒吗?并不是。“赢家的诅咒”是一种客观规律,即使参与竞拍的人都是理性的,也可能出现这个结果。
任何人都无法避开“赢家的诅咒”,我们无法克服人性的这个弱点,只不过我们在这个“诅咒”中陷入的深浅而已。
1-只要有竞拍,甚至是竞争,人都会陷入“赢家的诅咒”,即使你思考了,也基本没用。
2-“赢家的诅咒”是一个客观规律,只有你自己掌握了它,才会避免被“诅咒”的太深。
第二,理查德*泰勒给出的实践案例
一个存钱罐放入100美元,让后让20个人参与这个储钱罐竞价拍卖。
20个人都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对存钱罐估值。如果你的估值是80美元,那在竞拍中75美元的时候就退出了。如果你估值为120美元,你再110美元的时候也会退出。实验的结果是105美元为胜出者的平均价,也就是胜出者平均亏算5美元。这实验反复做的几十次。
道理很简单,参与者既有高估的也有低估的,而胜出者一定的高估的。最后胜出者就成为这次竞拍的亏家。那些出价低的应该是保守、谨慎的投资者,这说明在竞价中的谨慎是对自己费理性的最好保护。这就是“赢家的诅咒”。
1-只要你参与竞拍,就会有估值,如果有错误的估值,就是被成为赢家诅咒。
2-即便你是个保守,谨慎者,也照样落入赢家的诅咒。做好的办法就是参与于竞拍。
第三,你自己在生活、工作中遇到过赢家的诅咒吗?
哈哈,这问题问的太好了,所有的理论都必须的在市场中找到鲜明的案例加以佐证。
超市中的尾货的竞价打折,网上的商品的竞价拍卖,最后的胜者都会遭遇赢家的诅咒。我是一名律师,那就在处理的案例中找到赢家的诅咒案例吧?
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分割共同财产中,涉及房屋的分割最容易出现“赢家的诅咒”。
房屋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法律对夫妻共同房屋分割的方法是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就会评估房屋的价格,获得房屋产权的一方支付另外一方其份的对价。如果双方均要求住房,那就会对该房屋双方竞价,出价高一方获得房屋,并支付对方分割的价款。你觉得出价的高的那个人真的是赢家吗?也许就是最大的输家。
房屋的估价都是通过第三方评估,这估值影响着离婚双方当是人对是出价的“锚”点。
假如房屋的估值是100万,女方愿意出50万,获得房屋,而男方愿意出60万获得房屋,这样的竞价也或许还会攀升。除了对这房屋有其它感情的瓜葛外,那男方已经亏去的10万。
如果对未来房价判断的有误,房价下跌,那就是真的遭遇到了“赢家的诅咒”。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房产不分割了,双方约定留给孩子,谁目前抚养孩子谁居住。
你看着这是个理性的方法吗?是不是能避免的赢家的诅咒呢?
1-离婚案件中最大的诅咒是你对情感过高的估值,遭诅咒后是个大输家。
2-理性分割夫妻财产,不介入双方的竞价分割,避免成为赢家诅咒的牺牲品。
第四,如何克服赢家的诅咒带来的不良效应
1 充分获取信息量。我们在参与一项拍卖的时候,最主要做的工作就是获取涉案标的的信息量,你获取得越多,你的对她的价值就约清楚,你就越能避免“赢家的诅咒”。
不仅仅是竞拍中,在工作也一样,完成一项工作前,获取该工作信息量越大越详细,成功几率就约高,避免“诅咒”几率就越大。
2 谨慎出价,保守出价。我们遇到竞拍的时候,千万不要上头,任何产品都是市场充分供应,没有稀缺。所以,你理性的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审视竞品,就会对出价谨慎,再谨慎。如果在加上平时修炼的保守性格。谨慎出价+保守出价一定能避免“赢家的诅咒”,除非你对竞拍有其它特殊的心理价值。
![](https://img.haomeiwen.com/i5157438/c67b2f72b4097e40.png)
你还遭遇的那些赢家诅咒,你又是如何避免的?请评论区告诉我,咱们一起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