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年初开始关注简书,个人感觉简书最大的功能是以不同且具有一定深度的角度向我们展示生活和工作其中却不曾了解或是要想了解的领域,如学习。一直以来,爱好学习,可却没有清晰、系统地想过学习是什么、它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学习等,而在简书里《如何阅读一本书》让我明白如何有效阅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让我明白如何掌握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再到《学会学习》把这些各个组成部分有机串联起来建立了一个简单却系统、令振奋的“世界”!这一刻,这种发现,如此惊喜。
整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掌握独特的学习方法对人生的意义;第二部分分别介绍16名拥有自己独特学习方法的名人;第三部分则是作者描绘他自己拥有以及对其他人认可的学习方法,整体简单明了、结构完整。
作者斋藤先生对于这本书的来历有过说明: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独创的的学习方法,且人生转机就藏在不断的尝试与努力中。他发现伟人的伟大在于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方试,作者本人也认为自己有着独特的学习方法,这些是他们相比普通人卓越的原因。因此才有了这本书,作者想把那些卓越的学习方法传授我们,让每一个人能通过更有效的学习实现人生价值。
当然,在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实现人生价值之前,作者发现:我发现伟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法。因此,书里第二部分会分别人介绍16名名人的卓越学习方法,或可令读者借鉴、参考,节省时间、快速找到自己成长的方法。
第一部分:掌握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对人生的意义
这一部分内容总结为: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在哪一个时间段,在什么样的环境,用何种方法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其次理解“自己的节奏”、“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兴趣的领域”,最后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获得突破。
这部分其中有这么一名句话:事后试着仔细回想一下自己是如何突破难关的,其中就有帮助你走向成长、成熟的秘密。关键词是“突破”和“秘密”,结合自身思考,突破的秘密是什么?!
第二部分:介绍16名名人拥有的独特学习方法
这个部分介绍数量虽多,但内容简单、细节不足,只是大体介绍,而且因为作者国家的原因,大部分介绍的是日本名人,说服力或许有待加强。
No1、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法”和“命名思考法”
适合:有干劲,却看不到成果的人
“目标管理法”为行动计划:制定目标、决定期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个方法应该适合较为复杂、系统化的工作,可惜这里没有怎么介绍,有时间可以单独阅读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系统深入学习。
“命名思考法”是通过好的命名准确表达事物的本质,命名的过程准确把握事物的概念。
No2、本田宗一郎的“不请自来学习法”
适合:想要摆脱学历自卑的人
方法:根据问题主动找到某一方面的专家,不胆怯、不高傲、有目的地向其请教。
难点:首先需要明确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然后需要知道谁是这方面的专家,最后如何让对方真心传授。这个适合有资本、善于交际的人实施。于我而言,性格内向、不善沟通,但是,作为认知完整的组成部分(阅读,理论、系统、平面;体验交流,情感、真实、多维、立体……),体验认知,通过真实的案例和面对面的交流和体验获得三维立体认知,是一种重要且必要的获得认知辅助方法。
No3、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
适合:爱找借口的人
优点:引导进入忘我的世界,沉浸其中。比如每天地铁上常常因为看书而过站。
No.4献给过于认真、容易郁郁寡欢的你—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学问”
这种方法是客观分析现状、反省自身,找到自己的定位,自信、勇敢地前行。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接受领导、家人、朋友的工作安排或者其他安排,有的呢完成得漂亮,有的呢完成得很差,对于这些结果,对于过于过于认真的人很容易郁郁寡欢,实际上我们应该找到自己适合事情,这些因为你曾经的阅历、经验、知识甚至是天赋有其特长,可以继续接受这类工作,不断学习、磨练这方面的特别,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个人特长。对于自己做得不好的事情,分析它、理解它,为什么,因为这样?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天赋,那这种事有没有很大的价值,如果没有,放弃它!
在自己适合做的事上(天赋),你需要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找到自己的方法,按照自己的标准,以“个人本位”的办事方式对待事情。当然在这过程你会范错,你的标准可能不够准确,你的体系不够全面,但是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标准,标准可以完善、可以优化,可以不断进化,它是及时、动态的成长,坦然接受错误,通过错误和不断的成功调整方面,不断训练它成长,为了未来的拥有更高的成功率建立标准和体系。如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6928/891a9478f505259b.png)
天赋决定你能力的高度和深度。发现天赋,好好珍惜,在天赋的天花板下,持续积累,不断培养、锻炼,直至成为一项独一无二的能力。
在你拥有特长的事情上,你会干得很精彩。人,因为拥有特长而自信。
No.5献给无法明确目标的你—歌德的“限定法”
这种方法是说通过专注,获得某一方面的卓越和与众不同。这话是普遍真理,哪里都适用。但是我们认可和学习之前,是不是需要先理解它,有没有什么条件?什么的环境适合?什么时候暂时不适合的时候?如我,商业知识和分析能力及格,但是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太差,严重影响职业本身,这个时候是不是先通过系统的学习和锻炼提高一下沟通和交际能力,把最短的那块木板补齐,使之不在一直漏水,再开始专注自己喜欢和善长的?
对于专注,作者说:想在某个特定的领域“开窍”,每个阶段的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之前要想清楚自己是否有那个耐心、才能、勇气,能否在达到大师水准之前一直坚持下去。
No.6献给一个人提不起干劲的你—吉田松阴的“相互学习法”
这是指人们相互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能获得他这方面的认知,幸哉。
No.7献给做事容易找借口的你—福泽谕吉的适塾式“切磋学习法”
同吃同住、相互勉励、共同学习,这样的学习环境更容易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干劲。
No.8献给缺少精神支柱的你—涩泽荣一的“古典学习法”
文章介绍一名名人渡边美树经常翻阅《论语》,特别是遇到严峻问题,就会想想《论语》,里面的内容总能为他想解决的问题提供参考。像他这种有精神支柱的人,内心总会特别强大。因他他把孔子这种至高精神当做自己的后盾,所以在每次做决断的关键时刻,《论语》总能在背后支持他,帮他下定决心,教诲能应对各种情况,保护个人精神。
一名长者,他告诉我他最喜欢《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常常翻阅,那一刻,非常佩服和羡慕。一本伟大的作品可以传授为人处事之方式,也能树立正确的精神指导。拥有一本能随时翻阅、随时获得指导的伟大著作,可以在困境时寻找内心的坚守和精神坚定,可以帮助树立正确的行为原则去获得对事情判断的能力和力量。拥有并找到这样一本书,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层次,非常羡慕。
No.9献给叛逆心强的你—香奈儿的“对镜观察法”
香奈儿有两个原则,有规律的生活与在孤单中审视自己的精神。香奈儿说镜子是非常严厉的,它能把我自身的严格反射回来,在我与镜子对抗的那个瞬间,镜子向我诉着我的为人。
香奈儿利用照镜子的方法,不断地反思自我,重点在于找到自己的坐标(镜子)让自己有动力去反思。有句话: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竞争对手。有时候有一个竞争对手,是一件好事,他是你的坐标,驱动自己不断认清自我、充分克制自我、不断激励自我,进而找到打破陈规的方法。当然,如果遇到人生导师和长者更很好,他们通过点拨和引导给予反思的能量,所谓机遇,大体是遇到这样的人,做了这样的事。
普通的人一般都是在碰到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才会反思自己、认清自己、激励自己,所以人们常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香奈儿却告诉我们日常之中可以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办法来持续反思自我、持续激励自我、持续成长,因此,这种办法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寻找的!
No.10献给希望每天能有规律、按计划学习的你—木田元的“外语背诵学习法”
木田元的“外语背诵学习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6个月的背诵期,每天记几页单词,对比看翻译,错了就标上记号,之后再写一次,直到全部记住。第二天先预习第一天的内容,然后按照第一天的方法再次记忆,连续背诵五天,就这样持续几个月,所需要记忆的单词全部背诵下来。第二阶段为也大概半年,学习语法,准备好一本外语原著、一本字典和这本书的译本,然后一直阅读下去吧,直至全部读懂。
对比当年我的英语学习和参加房地产估价师考试中法律法规的学习经历,英语当时就是只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学习:背诵单词。结果是背诵单词前,考了断61分,背诵单词后考了60分,当时立马对英语放弃,不堪回首;而在学习房地产估价师法律法规课程时,先是认真理解阅读一篇,划出重点,在复习的时候理解整体结构和关系,梳理各个重点之间的关系,记忆一下要点,就轻松通过考试。一门课只花费了十几天的学习时间。
所以对于记忆性的学习内容,单靠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要先理解整体内容,梳理结构和关系,反重记忆要点,就可以在理解整体内容的前提下,根据知识要点联想其他细节知识,掌握全部知识。
No.11献给焦虑不安、内心苦闷的你—坂口安吾的“翻字典断绝妄想学习法”
由于过度专注,内心痛苦不堪,常常陷入妄想之中,需要通过“翻字典断绝妄想学习法”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
对于这一点,我只能说,因为没有共同的经历、知识,所以没有足够的相同触手去理解和思考,不作评论。
No.12献给不曾为学习着迷的你—谢里曼的“追求冒险学习法”
这里写其说的是学习方法,不如说是介绍谢里曼职业转行的成功案例,他因为兴趣爱好,从自己的本来工作到以爱好为事业。其中有着这么一句:有着独特方法的外行人更容易找到全新的切入点。四个关键词:“独特方法”、“外行人”、“全新”和“切入点”。因为最近工作上一直在思考互联网的业务,对于这句话,其实我非常非常想深入了解,作者是从何而来的总结或灵感,通过知道作者知道的案件,找到这句话的事件发展背景和发展过程,或许可以探索出一些方法论和借鉴一些灵感。
可惜的是整本书内容都非常简洁,各个部分和各个细节都过于简练。
No.13献给无法突破自我的人—佐伯祐三的“激情点燃法”
被人否定是一伯非常痛苦、难堪的事情,但只有被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才能激发自身的热情。容易蜷缩在狭小世界的人,更应该试着拿出勇气被彻底否定一回。要珍惜每一次否定,从中寻找启发,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才不容易受伤和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
No.14献给容易陷入专业领域,困于狭小世界的你—爱因斯坦的“张弛有度学习法”
之前,一直认为自己只能进行单任务进程,就是所每天只能主要做一件事,这种认知持续了很多年,直至最近两年,因为工作繁忙和自身学习需要,又加上家庭因素,开始进行多任务过程,开始倒没有注意,时间久了才发现多任务的处理过程能提高处理事物的灵敏度和清醒度,能更好的对事物认知(建立更完整的认知模型)。而且,在多任务过程中,能够持续保持高度的求知欲望,工作、学习效果更好。
文中介绍的是“张弛有度学习法”,说的是工作与娱乐进行互补,而我想练习的是工作与学习工作有关的知识、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娱乐四方面进行交替互补。这需要不断实践和总结。
No.15献给从未感受过调查之乐的你—南方熊楠的“图书馆抄阅法”
介绍南方熊楠的学习方法:发挥自身高超的理解与记忆能力对书本进行抄写。但不是机械式的抄书,而是先把看到的内容记在心里,然后在再还原到纸上。
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知识输入与输出的良好循环:先理解再用自己的语言还原,还原的过程就是再次思考,以概念整体的角度总结。这也是我们(至少是我)写读书笔记的原因,其实在输出方面,记笔记、演讲培训等都是很好的知识输出,会有很好的再次学习、理解效果。
No.16献给正为努力了却看不到成效而发愁的你—村上春树的“体能强化法”
村上春树认为真正支撑脑力劳动的是一个强健的身体,要想办法让良好的身体状态维持到每一天,要坚持下去,就要保持同一个节奏不停顿,这点对长期作业非常重要,在惯性轮按照一定的速度旋转之前,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地进行。
作者也认为不仅是写作与跑步,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在了解自己性格、身体特点的前提下不断进行锻炼,才能做到持之以恒。
也就是说休息其实是第一优先级任务,而习惯需要坚持和坚定。
第三部分:作者拥有以及对其他人认可的学习方法
这部分更为简练。
1、把短板变成兴趣—“一气呵成学习法”
2、短时间树立自信心—“连休集训学习法”
3、注意力集中,进入dian feng领域—“集中学习法”
4、轻轻松松手不停笔—“白纸活用法”
有用白纸(废纸的反面)的习惯,用已经打印的背面画图、写字,没有任务心里负担,心里降低写作难度,令人轻松无负担,对创意或灵感的思路拥有较好的效果。
5、在电视中迅速找到学习启示—“身临其境学习法”
6、用自己的方式整理实时新闻—“剪报学习法”
7、建立一个自己偏爱的世界—“用剪报构建自己的世界”
8、轻松地把隐晦难懂的理论输入大脑—“耳学法and聊天术”
9、让“听懂”升华为“会做”—“王pai参考书反复练习学习法”
听懂和会做有着天壤之别,弄明白一件事并不历害,倾注体力做到熟练掌握才是真正的厉害,方法很简单,找到一本经典著作(能有效解决问题)反复看十遍,直到能运用到工作、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去,否则不能算是有效的学习。
很显然,在学习方面,作者给予了我们无与伦比的一个角度,建立了一个完整且具有高度的体系,但是其内容的简洁、细节的空白,且不够深度,注定这本书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著作,它本质上仍然只是一本入门级的作品,但它给学习知识体系起了一个很好的开头,给予了我们一个高度的自我观察角度,发现并学习这本书,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蚂蚁族群中的普通一员,碌碌无为却不停地转着,对命运无知,自我迷茫。而本书给了所有普通蚂蚁一个望远镜,可以观察到我们整个族群是如何运作,那些强壮的蚂蚁是如何通过学习自我成长,这种观察和模仿,是本书的价值精髓。
在命运的长河里,总有些鱼儿想跳出河流,总有些蚂蚁不甘心洞穴生活,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是一种能跳出命运的方法和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