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芹菜
在这个读书社群遍地开花的互联网时代,没读过几本书感觉都不好意思上前去和牛人做自我介绍。
通常,群里如果谁现身说自己在这一年读了几百本书,接下来就是各种赞美声:厉害了,大神,厉害了,牛人!再看到别人一晒一柜子的书,也是羡慕得不得了,于是,发誓自己也要好好读书,但是,你真的会读书吗?
为了读书而读书,累;煎熬的读了十几页,一回头讲了啥全忘了;好不容易坐下来耐心的看,一本书结束后问你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更别说学人拆书、写读后感、写书评了,能先过自己这关就不错了。从此,也就只会眼巴巴的看着别人读书读得不亦可乎,还时不时的透露出又升级顿悟了的喜悦和成就感,你自己却束手无策。
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吗?
问题出在,你只知道读书好,但是不知道怎么个好法,更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得到书中的好。给你三个要点,带着目的、方法、思考去读,读书更有效果哟。
01,带着目的去读书
你是想要寻找写作素材、提升文笔?还是想要解决某个问题?你是单纯的想打发时间还是想帮助深入思考,或者是寻求某个方法论?你是喜欢古典文学还是只是单纯的想给自己打打鸡血?
读书的目的不同,决定我们读书的方式不同。比如,如果是为了积累写作素材,那你想要积累什么样的素材?细节描写、故事或者是典型案例分析?每一个都不一样。
举个例子,假设我是为了积累故事的素材,那么一本书,我大可以只去看故事。我们看故事的主旨和故事要反应的问题,同时重点看故事本身,作者是怎么去写这个故事的,这个故事还反映了哪些问题,我还可以将这个故事用在什么地方。
这种做法,保证你读书有效且不会忘,就算忘了来日你往回翻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个故事大概发生在哪个章节,从而更容易找到。
所以,首先要思考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02,只需要记住对你有用的知识点
本田直之先生在《杠杆阅读术》一书中,曾说“一本书重要的内容占20%,在丛中抽取80%后,所提炼的要点只占16%。如果是200页的书,就只有32页是关键内容。”
一本书,记住对你有用的部分就可以了。完全记住太累,也没必要,更会打击自己。因为我们根本记不住那么多信息点。
比如《赞赏的5种语言》,我只需要认真对待平常生活里我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就好了。大部分日常生活中该有的礼貌和尊重,我已经具备,就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处于知道的状态就好了。但是对于书中提出的日常生活中我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我就多花点时间学习一下,以帮助我和同事们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03,读书最终的目的是要用起来。
带着目的去读书和只需要记住对你有用的知识点的目的,都是为了最终把这个知识点用起来。你可以把学到的东西用在实际生活中,去检测知识的效果;也可以分享给好朋友,相互启发;还可以写下来,用以支撑文章的观点或者论文的素材,亦或是做读书感悟,甚至是书评。
总之,就是要用起来。只有你用了,读到的东西才会内化为你自己的东西。
三毛有段很出名的话: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我一直都认为,这段话还应该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真的把书读进去了,并且用以改变自己的精神状态甚至是改变了生活,书已经内化为你的一部分,才会形成在你的气质里、谈吐里和胸襟的无涯。
也有人说要读点无用的书,无用在这个地方是指那些一时半会看不到效果的书,比如历史、古典文学,但不代表着说我们不用好好读这些书。如果想在读书里读出味道来,就一定要思索如何读,如何从书中汲取能量和知识,而不是走马看花,看过了却仿佛从未看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