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困境,其实是“思维牢笼”。
豆瓣上,有个叫“认知战”的小组,里面有句直白的话:
“真正限制我们人生的,从来不是经济上的贫穷,而是认知上的困顿。
认知水平不够,再努力也没用;认知层次太低,再辛苦也是徒劳。
终其一生,我们都是在跟自己的认知能力博弈。”
的确,拉开人与人最大差距的原因,便是一个人的认知层次。
一个人被关在牢笼里,他两眼放光,只想用树枝勾住眼前的面包,却始终看不到旁边更好勾住的钥匙。
哪怕他转头或者转变思维,就可以看到那把牢笼的钥匙,可他却始终视而不见。
现实中,很多人都像这个人一般,每天只局限于眼前的所有,从不去思考更新,主动过更好的生活。
我们的认知思维就像一把镜子,它映衬着你对外界判断的结果,然后在映衬过程,无形中就形成差距。
作家@雾满拦江曾说过:
“认知不足的人,必困于自己的心,举目所见,只有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拼命求索,却无改于自己的命运之分毫。”
老舍笔下《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便是这样一个人。
细读,以为祥子平凡坎坷的一生,是时代造就的悲剧;深读,却发觉祥子悲剧般的命运,很大部分是他那狭隘又顽固的认知造成的。
他是作风良好,为了买车吃苦耐劳。
可当买了车,他却埋头苦干,两耳不闻窗外事。
战争打起,别人都躲起来,他为了赚两块钱不顾危险仍然出车。
结果,车被没收,被抓去做苦力留下伤疤,他抱怨是不走运。
好不容易,他从兵营逃出来,租车努力攒钱买车。
车主刘四爷和主顾方太太,给出好建议帮助他,他只认死理,舍不得出利息。
结果,被人跟踪骗走了所有家当,他再次抱怨命运不公。
因为陷在自己的“思维牢笼”里,认知单一固执,所以他再勤劳,依旧一无所有。
反观刘四爷,同样出身贫苦,身无分文地闯荡社会,但他懂得,根据实事提升认知水平,及时调整经营,所以生意越做越大,衣食无忧。
所谓认知,其实是一个人的思维和眼界的体现。
认知水平越低,思维、眼界越狭窄,缺乏弹性,接受不了变故,终究一无所有。
正如叔本华所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所以,有时候,困住你的不是外界,而是你的认知。
只有打破认知上的困境,提高自我认知,才能逃离思维牢笼,摆脱人生大多数的苦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