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无恒产更惨的是无恒心,虽然是愚人节但我没有打算骗你。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梁惠王上》
今译: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经常向善的心志,只有读书之人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就会因为没有可以长久经营的产业,也就没有经常向善的心志。如果没有经常向善的心志,放肆、怪癖、淫邪、奢侈的种种坏事也就没有不做的了。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是一句现在经常被提起的话,这话的出处是《孟子·梁惠王上》。现在经常用来评论房价、产权等等的问题。
这是我租房生活的第七年,写这篇文章部分是因为现在又是房价疯狂的时期,大城市租房族的心情我能理解。今天的思考是关于恒产与恒心,愿你有启发。
很惨的恒产,不要强求
就如上一篇文章《那些盲目乐观的不买房者》所讲的,虽然我不认为这适合所有人的选择。但是也会发现
因为国情,当下对房子的狂热中包含的大部分是投资需求。于是
买不起房别难过,你只是没到达可以拿房子投资的门槛。这跟你住房舒不舒服没关系。
房子不过是国内众多投资渠道中目前看来比较靠谱和安全的。
一个隐藏的更安全的投资是:持续投资自己、刻意成长,且这事没啥门槛。
所以……
一个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投资房子对于他们意味着很多舍弃,其中就包括个人成长的可能性。
我们一定见过买了房过的很好,还带来资产增值的案例;
也一定听过买了房,生活质量更差的,压力大,生活圈受限,失去了更多机会。
遗憾的是,市场上买房增值的叫声,一定会盖过买房子结果过的惨的声音。原因很简单
我们不如意的时候,通常不会太张扬,哪有人天天晒自己伤口的。
思索之下,买房不易
如果为了将来比你寿命还长的恒产,要成为一个现在就“很惨”的人。
如果是这样,先放下会更好。
别从“无恒产”变成了“吾很惨”……
当然……
你就是愿意相信你自己的成长永远没有房子快,那就认吧,事实会证明你是对的。
你就是不愿相信自己的成长永远没有房子快,那就坚持吧,事实也会证明你是对的。
愿不愿意被房子界定你个人价值的天花板,是个人的选择问题,愿者上钩。
(这里要区别看待,上面观点是在一个人资源有限,以至于在房子上需要舍弃太多的情况下。)
买不起的时候,租房也可以过的更好。
我刚开始大学刚毕业,都是跟人合租或租那种简陋便宜的单间,后来搬过几次,渐渐的觉得要对自己好点,就开始租更贵更舒适的房子。
后来我对买房和租房又有了新的看法:
房子就算是刚需、买房和租房一样能解决这刚需。
房子与房子之间的质量和舒适度的差别很大,并不取决于是买房还是租房。
世界知名大都市,租房者的比例是更高的,是正常现象。国内的租房的比例还是低的。
买房如果极大降低了你的生活质量和选择自由,这样的投资和购买就不够理性。
租房的生活质量取决于你的心态,房子是租的,生活不是。
现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抛掉无用的情绪,包括对购房的执着和对租房的自卑。
无恒产者的慰藉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老实说刚开始听到这句话,我觉得太对了!它解释很多事情。
你看我们周围,城市一直在改建,这边拆旧房,那边建新房。国内的旅游景点大多数是上面拍脑门规划出来的,所谓原生态的东西基本上你是见不到了。领导只管任期内不出事,问题就留给下一任接盘。创业风潮远大于匠人思维,都在讲追逐风口,于是就安心的做一只粗鄙的猪,在很多产品的细节和追求完美的精神上远逊于日本人……
种种这些的背后,好像都透露着一种’不确定性‘的情绪,不安全的情绪。好像都是浮躁、‘无恒心’的表现。类似的思维还有:
著作权没有保障,原创者的利益就会受侵害,所以原创者就没有创作热情。
土地不是自己的,住房只有70年产权,于是房子建筑质量不需要太好,房子坏了以后,大家才有再购买的热情。难怪那么多豆腐渣。
企业不是自己的,我不过是给老板打工。待遇低了,我工作就没必要认真,不能便宜了老板是不?
无恒产者无恒心,从整个大范围来看,这确实是更可能的正确结论。
可是作为一个个体,它给了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安慰。
我不执着,没恒心,只是因为,我生活在一个无恒产的世界里。活在不是我能控制的世界里,我是无辜的。
这种思考可能带来的结果是:我无恒产我怕谁,我就不努力工作,我就不好好创作、我就不讲究细节、我就不追求卓越、我就不持之以恒……

恒产与恒心
可是后来我发现很多知名的人,也在租房,日子过的很好,而且他们早已是成功人士。而我们所说的恒产、编制、职称等等所谓靠谱的提供安全感的事物,反而正在瓦解。以至于我们原来所说的恒产和安全感几乎都像个伪概念。
你看再恒的恒产都不属于你,金钱、房子都只是你暂时这辈子借来的。你走后它们再值钱跟你有什么关系?
我们现在就是眼见着这类事情发生的啊:
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迅速发展,传统的国有银行裁员滚滚,亚历山大。
在线教育蓬勃发展、知识变现的大潮汹涌袭来。传统学校的文凭将来可能完全没优势。
一线城市公务员的薪水甚至可能远比不过一个初创公司的程序员。
一个三四线城市的普通人有机会把生意做向全世界的时代,却还有很多人在担忧着自己的户口问题。
把一个人最重要的价值捆绑在有没有恒产这件事情上,变得特别不靠谱了。
与之相反,一个人在这辈子活的开不开心,有没有价值,往往跟另一件事有关系。
恒心。一个人的价值,往往跟恒心有关。
恒心产生价值的方式,大概是
价值 = 方向 × 践行时间(践行时间,取决于恒心和恒心的程度)
相反,恒产的价值,受限于市场和折旧率以及人们的预期。
我们知道,一个人能改变的是自己,要去改变市场、预期、折旧率等等因素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恒心比恒产,更有安全感。
于是,更好的做法是,不要让恒产,限制了你的恒心。
或者:
我管你恒不恒产,我要定了恒心
而且,现实的来说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在相对卑微的时候,最核心的价值,只能是恒心!
怀着永恒的心路过这世界
写这篇文章的我,依旧是租着房的无产者,依旧还没拿到微信公众号的原创申明,一开始我也有点纠结,我随便写写就好了。
可是我转念一想,不对啊,我要写出好文章,这是我的”恒心“,跟有没有原创申明这个”恒产“没有关系。
所以有没有原创证明,我都要尽力写自己满意、会自豪的文章。
就好像即便你工资待遇不高,你依然可以为了自己争取做最好。让你的价值突破表面的价格。
其实,人与人之间最终比的是恒心,跟有没有恒产真没有多大关系。
你没有北京户口,在北京租房,就会阻碍你为北京做出贡献,成为有价值的人吗?并不会。
世界本来没有恒产,我们不过是怀着永恒的心路过这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