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在路上,品生活低头看书,抬头看世界每天写1000字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读书笔记(20):与思考有关的一些概念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读书笔记(20):与思考有关的一些概念

作者: 逐日的我 | 来源:发表于2016-01-17 23:28 被阅读63次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帐号:runner2sun;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请自觉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把时间当作朋友》的完整公开电子版地址:
    http://zhibimo.com/read/xiaolai/ba-shi-jian-dang-zuo-peng-you/

    自证预言

    这可能阻止一个人进步的最强力量。

    自证预言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是指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

    通俗来讲

    如果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事实上其原本并不见得一定会发生),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真的会发生。

    我自身也经历过自证预言的实现。应该是从小学开始,我就认为自己不喜欢阅读(现在回想一下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的阅读速度很慢,加上没有养成阅读习惯),这导致我到中学为止都几乎没有完整地阅读过一本课外书。中考结束后的假期,闲极无聊,便翻看我爸年轻时候看过的小说(我爸看书很杂,但超级爱看书。我怎么就...),当时翻到了一套分为上中下三册的《断剑残人》,看了开头便停不下来了,在几近疯狂的状态下很快地看完了三册书。这应该是第一次体会到“阅读”的快乐(第一次似乎总与快乐相伴...)这虽然没有帮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打破了我之前“我不喜欢阅读”的自证预言。这使得我在之后阅读其他书籍时心里几乎不再有任何抗性。我身边也有自证预言实现的例子,我大学的一个同学,在刚学编程的时候他就认为编程很难他学不会,然后经过各种尝试来“证明”自己学不会,然后真的就没学会...

    自证预言的运作机理颇有些令人迷惑:好事很少心想事成,坏事往往无中生有。但这也不是不能解释:或许这与人类大脑中根深蒂固的“恐惧情绪”有关——喜悦会使一个人停下行动去享受喜悦,而恐惧却恰恰相反,会引发一个人马上采取行动去避免危险。事实上,这种出于恐惧的决策几乎总是事与愿违。

    相关命题

    这应该是一个中学就学过的数学概念,但是在生活中却很少被应用。

    中学的时候我们学过,只有互为逆否的命题是同真同假的,原命题与逆命题之前并没有必然联系。但在生活中,有人会认为原命题与逆命题是同真同假的。

    有心理学家曾经做了调差,经过几年统计得出的结论是:有70%以上的人分不清楚原命题和逆命题之间的区别。

    从高中开始我就陆续听到一句话“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它的逆否命题是“女人爱坏男人”,因为原命题与逆命题同真同假,所以为了方便,我们直接分析它的逆否命题,则

    原命题为:女人爱坏男人。
    逆命题为:坏男人被女人爱。
    错误的结论:我也想被女人爱,我要变坏...

    当然,这个例子中原命题本身可能就是错的。

    举证责任

    我们应该都经历过类似的对话——

    甲:我要……
    乙:那么做有什么好处?
    甲:呃……那你说,有什么坏处?
    乙:……
    甲:那就这么定了!
    (甲究竟要做什么在这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甲的眼里,乙“哑口无言”就是甲的胜利。)

    进行讨论的时候我们要先明确举证责任,甲提出要做某事,那么证明做这件事有什么好处应该由甲来承担而不是由乙去证明做这件事儿有什么不好或没什么不好。即,谁主张,谁举证。但是,即使乙不能证明甲那么做有什么不好,也不能证明甲那么做就有什么好处。很多人的逻辑是:既然你不能证明我是错的,那么我就是对的,这是一种典型的逻辑错误——诉诸无知。

    以偏概全

    某些人身上的某些成功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比如有的人总结的某公司的XXX条成功经验,可以说,即便你完全照做也不一定可以和那公司一样成功。因为那家公司的成功很可能需要其他因素。

    对立论证

    同一个现象,可能存在截然相反的解释。要选择更合理、更现实的那一种解释。

    辅助工具——语言

    恰当而又正确地使用语言,可以帮助修复思维漏洞。

    经常使用以下句式可以帮助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是一回事,而...是另外一回事。
    ...和...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不一定...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
    ...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解释)。
    ...看起来像...可是...
    ...而事实却可能远比看起来的更为复杂(简单)。...然而,(这个论断)反过来(陈述)却不一定成立,因为...
    ...其实很可能与...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和...之间不一定是单纯的因果关系,它们也可能互为因果。
    ...和...之前的比较也许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
    ...有一个通常被忽略的前提。
    ...尽管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却完全不现实。
    ...也许有人会说...但是这种质疑却...

    不要使用以下语句:

    ...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我发现...还是很有一些道理的。

    我们不能因为XXX有一点儿可取之处就不去批判XXX,就一定要维护XXX吧。

    要是...就好了。

    这句话多用来表示后悔和无法接受自身的现实局限。但后悔往往无济于事,也最浪费时间,接受自己的现实局限才最有可能改变自己的未来。

    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更改的,现在的烦恼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将来的尴尬也许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现在的行动没有出错的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读书笔记(20):与思考有关的一些概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lk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