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抓≠无罪

作者: 姜成慧 | 来源:发表于2021-12-07 12:14 被阅读0次

俗话说,如果犯罪就得被抓。这句话其实并不严谨,准确的说法是,犯罪应当被判。审判要有一个过程,在判之前抓或不抓,用法律用语来说,就是采取羁强制押措施或非羁押强制措施。在传统观念以及之前实践的惯常做法,如果把人抓到关押,那基本可以猜到结果是被判。同理,如果人不被关押,结果无罪或者缓刑的可能性就很高。这种知道开头就能猜到结局的案件处理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2021年12月3日,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典型案例(第一批)》,梳理五个案例的信息,可以更好认识羁押与判决结果的关系。

一、取保之后也有可能判处较重刑罚。理论上,取保与否与最终的刑期不存在对应关系。实践中,经常以是否能判缓刑决定能否取保。造成取保等于不会服刑的观点。最高检的案例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取保的判断条件是社会危害性,只要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即使之后会面临较重处罚的,也可以采取非羁押的强制措施。

二、轻罪案件中认罪态度很关键。轻罪案件,一般指刑期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这种案件采取非羁押强制措施的比例很高,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这种案件的嫌疑人都不会被羁押。检察院对轻罪案件采用非羁押措施的判断条件中,认罪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能够真心认罪悔罪,不批捕甚至不起诉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三、高科技手段会扩大非羁押措施的运用。采用羁押措施有一个不成文的好处,是办案机关能随时找到人,免得人跑掉后再费力去抓。因此有些办案机关以嫌疑人家住外地、在本辖区没有固定住所等理由拒绝取保要求。随着科技发展,定位、追踪、通讯技术的应用,距离、空间不能再成为羁押的借口。唯一要担心的是,对某些地区而言,成本会不会成为非羁押措施的又一个阻碍。

以上只是第一批案例中的主要观点整理,对于实践中比较难以掌握的“社会危害性”判断标准问题,相信最高检之后的案例会逐步规范、明确。

相关文章

  • 不抓≠无罪

    俗话说,如果犯罪就得被抓。这句话其实并不严谨,准确的说法是,犯罪应当被判。审判要有一个过程,在判之前抓或不抓,用法...

  • 无罪不恶

    净化心灵的唯一方式就是与罪恶的内心共同交流。

  • 抓痒歌

    《抓痒歌》上联: 无抓无痒,无痒无抓。 不痒不抓,不抓不痒。 稍痒不抓,忍痒止痒。 有痒一抓,无痒又痒! 稍痒稍抓...

  • 你可以把网线插入我的屁眼儿

    屁眼儿是无罪的,我们吃下去的东西也是无罪的,消化器官难道有罪?哦呵呵,不!他们都是无罪的,但他们组合在一起时,...

  • 管理自己

    “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毛泽东 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

  • 贺卡的审判

    我无罪 我要上诉 我无罪 有人收买了我 知道你们要嘲笑我 就那点银两也能让我 走上这样的歧途?! 我不狡辩,不装愚...

  • 抓也后悔,不抓也抓后悔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柴夫身上,有一天柴夫在打柴回来的路上捡到了一羊皮卷。回到家后柴夫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藏宝图,研究了...

  • 抓而不严,等于不抓

    六年级的几位老师,上周在办公室里讨论的最多话题就是为什么五年级时候这群孩子很听话,到了六年级,突然就变了。...

  • 关于抓落实的提纲,这20组很精彩

    1.“上手”抓落实 抓落实,就是任务面前不摇手。 抓落实,就是靠前指挥不甩手。 抓落实,就是遇到矛盾不缩手。 2....

  • 关键词

    爱的障碍 救恩 化解 眼光 清白无罪 百害不侵 时间 罪 镜子 明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抓≠无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no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