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这个词成了我最近遇到的高频词哦!有品质的勤奋吧,不要只用自以为的努力感动了自己却没有成效。有品质的工作吧,只有苦劳没有功劳最后难免悲情的收场。有品质的成长吧,不要在低营养里浸泡太久。有品质的读书吧,不要总是在平级的碎片化文字里寻求一种浅层次的共鸣,其实它带不给你深思与智慧……
目标是我自教学起就种进孩子们心里的一颗种子,我只管种目标意识,至于它究竟会是什么目标,长成一株草还是长成一棵树,这是孩子们自主的选择。目标意识在物质富足的当下中学生心里,很重要。
有了目标,就该有与之对应的措施计划。这个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商讨确定,每个人又可以基于小组去做适合自己的计划。每日清单,计划、实施、反馈,第二天重复。我以为自己的这些做法很不错,真的曾经沾沾自喜过。
魏老师的书,让我发现这个过程里缺失的其实很多。他的《好学生 好学法》一书中有一章专门说“掌握技巧”,第一项就是“统筹计划”。具体包括:制定自我教育计划——没有计划的人一生空忙碌;制定学年、学期、月学习计划;制定双休日学习计划;制定日计划;高效学习日;定计划可参照“生物钟”——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计划,成功在望;定计划最佳时间要多安排任务;控制“三闲”;巧用“边角余料”——时间的“边角余料”能做出大工程;挤时间的办法;捆住时间的盗贼——犹豫;时间最紧迫时是效率最高之时;劳逸结合,张弛有度;8-1》8。
看到这些小标题,自然内心已经澎湃了吧!制定计划,我们日常的教育里似乎就停留在了“你要制定计划”,具体如何制定呢?如何有效的制定?如何精细化计划?而且计划从一日到一生,是否合理的梯级展开了?
比如第一部分,终生朝哪个方向努力,一辈子自己德、智、体三方面大致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数字可能不具体,但一定要有一个大致努力的方向。定这样的计划,连平时最浮躁的学生,惟不由自主地较深沉地站在高远的人生角度,规范自己。
第二部分,十年达到哪些目标。这十年是人生最紧要的十年,人生观基本形成,完成了学业,并已在工作岗位上开始打基础,身体素质也发育到成熟的阶段。定的目标,并不一定完全实现,但引导自己这样思考问题容易使学生变的目光远大,胸怀开阔。
第三部分,一年怎样度过。发展哪些良好的品质,克服自己的一两个弱点,学习上扬长避短,总成绩的追击目标,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后还自学预习哪些知识,对照体育锻炼标准,哪几个项目争取优秀,哪个弱项要达到及格标准。各项指标在班里的名次要上升几位。
第四部分,一天怎样安排。长计划,短安排。当一个人从一生、十年的角度来观察眼前的一天时,他就不由自主地增强了紧迫感,连个别得过且过的同学,也变得严肃认真起来,他们更珍惜时间,更注意回家后控制犹豫、拖拉,以挤出更多时间用于学习。
自育计划,整体划一,一生受益。计划能激发人的雄心,开发出人的潜能。从小就能站在一生、十年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的青少年才不会鼠目寸光、蝇营狗苟、斤斤计较。我们的中学生才会成为胸怀开阔、目光远大的人。
身体健康、品质优良、积极进取、成绩优异。这是我们的目标,如何实现它,这样的计划四部曲实在是太有用了。教育,可以这样入心、入理,有思想、有指导,管理自然越来越轻松。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精一行思一行。这样的书,越读越有味道,和着书香感受到魏老师的教育智慧。努力做一个有品质的计划,让自己不为琐事而累,更不因忙碌而丢了自己的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