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哲思想法
滞留湖北70天后,终于成功返京,万千感慨和唏嘘落于笔墨之间

滞留湖北70天后,终于成功返京,万千感慨和唏嘘落于笔墨之间

作者: 露文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20-04-06 13:39 被阅读0次

一、新冠病毒突如其来,武汉封城诚惶诚恐

1月19日,收拾行装,南下返乡

几乎每年都会返乡陪老人过个春节,今年也是一样。由于出发前根本没听到任何有关疫情的消息,所以带的换洗衣服也很少,基本每人两套,孩子也只带了点儿必要的作业,我也没有计划居家办公,所有也没有带笔记本电脑,为了消遣打发时间,只带了一本小说《挪威的森林》,年货早已在网上订购邮寄到了家里,一家人驾车就这样轻装出发了,没想到接下来却让我们陷入了很大的困境……

1月23日,疫情公布,武汉封城

记得刚回去那两天,还在镇上积极的采购,准备春节拜年招待客人用。现在最后悔的或许就是蔬菜和肉买少了。那时想着也就待几天,没必要买太多,随时吃随时买新鲜的就可以了,所以只简单的买了些。

没想到春节前一天就宣布武汉封城了,突然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冠状病毒疫情的新闻,左邻右舍见面聊的也都是这些,一如以前人们见面会问“吃了吗”一样频繁和常见。

或许因为所居之地是山区,加之距离武汉还有500多公里,一开始人们讨论时的心态,似乎只是在讨论一件和自己关系并不大的别人家的大事,一如茶余饭后邻居坐在一起,八卦一下村里的新闻,老张家的儿子儿媳吵架了,老王家的猪下崽儿了,等等诸如此类。我也没觉得和自己关系有多大,感觉只是人们需要一个讨论的话题,需要一个能把更多人团结在一起的热点新闻。

之后,随着新闻报道的增多,媒体的不断发酵,人们似乎渐渐意识到了,这个事件有点儿严重,似乎和自己是有关系的。有几天都在讨论病源,为什么会得这种传染病,可以飞沫传播,可以接触传播,太可怕了,紧跟着,就有人开始诅咒那个吃蝙蝠的人,大家又开始热烈的讨论着关于吃野物的问题,我坐在旁边听着,看似淡定的很,实际上心理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因为我惦记着回北京。

接下来的日子,数据让人焦虑

从大年初一开始,我每天都会关注疫情相关的数据,新增多少,确诊多少,死亡多少,治愈多少,幸好头条专门开设了肺炎疫情的专栏,可以一目了然。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第一件事,不是想着穿衣上厕所,而是赶紧拿起手机,打开今日头条“抗击肺炎”页面,看看新增了多少,死亡了多少?看着每天的数据都在增加,而且增加幅度越来越大,我的心理也开始有点儿慌了,尤其是首次确诊病例破万的时候,内心里五味杂陈,倒不是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而是担心自己无法返京如期上班。

春节假期延长,单位上班延迟

随着疫情的深入,陆陆续续报道出春节假期延长的新闻,我同时也接到了单位延迟上班的通知,那一刻所有居家的人或许内心还是有一丝喜悦产生的。因为毕竟七天的春节假期太短,减掉来回路上耽搁的时间,真正能陪伴父母亲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这次疫情,给了人们更充足的时间可以和家人团聚,值得好好去珍惜和把握。而那一刻,我内心的焦虑却在增加,一是呆在婆家并不舒服,各方面都不习惯,二是一直这样延迟上班,家庭经济就会出现困难,毕竟房贷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听着人们不断的聊着疫情的进展,认真的讲着各方面获取到的小道消息,看着电视上官方报道出来的新闻,都清楚地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件事是个天大的事,和全国上下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不只是武汉,整个湖北都已经成了重灾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成了人们接下来重点讨论的内容,同时2003年非典期间的事情,也被大家又重新忆起。

当假期开始再一次延长的时候,人们终于又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做好长久居家的准备,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看同事发的照片,超市的方便面货架都是空得了,开始发现买不到菜了,物资短缺了。我们所居的村子也已经封了,哪里都去不了,村干部天天开着车带着大喇叭叮嘱大家哪里都不要去,不能走亲访友招待客人…………

内心充斥的焦虑,填满了所有的情绪……

二、抗疫战士整装出发,民族团结谱写大爱

 “英雄”归来,全民振奋

日子就这样在一片焦虑和唏嘘声中流逝着,渐渐电视上铺天盖地的开始报道医务人员抗疫的感人事迹,终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的名字一下子变得如雷贯耳,普及到了所有青少年儿童的思维世界和价值观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明星”。

当所有人恐慌害怕的时候,是他们给了大家足够的信心和安全感。终南山院士讲到“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就是个英雄的城市”。“英雄”这两个字似乎久违了,社会需要英雄,孩子们更需要英雄,终南山院士就是英雄的代表。17年前,他是抵御“非典”的国之利刃,17年后,他是抵御“新冠肺炎”的国之战士,当新冠肺炎出现的时候,他让所有人待在安全的地区,自己却连夜只身前往武汉。当所有人都在密切关注疫情的时候,他一次又一次将最准确的信息传递给民众,叮嘱大家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门。人们听了,从而大大降低了疫情的扩散速度。

白衣天使,责任担当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无畏无惧的“逆行者”,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他们以身作则、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和本色。在国家“一省支援一城”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都是整装待发,做好奔赴抗疫最前线的准备。

在电视上看着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出发的身影,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内心充满的是无限的崇敬和感激之情,他们也有父母,也有子女,也正风华正茂,此刻,却将个人生死家人都抛诸脑后,这就是中华儿女之大爱情怀。涌现出了像张文宏专家、李文亮医生等等的感人暖心事迹,让我们潸然泪下。在此,我觉得无需赘述,人们已了然于胸。

全民动员,众志成城

随着疫情的深入,除了抗疫英雄和白衣天使之外,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有识之士,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党员先行,村干部带头,企业家们站出来了,明星们动起来了,菜农出发了,抗疫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最前线。

那时的我,内心像是平静的湖面掷入了一粒石子一样,泛着波澜,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感受到善良的温暖,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我明白,作为普通的一名老百姓,我能做的就是好好保护好自己,做好居家的防范,盼着疫情早日结束,告诉自己学会去接纳眼下发生的一切,好好的陪伴家人。

三、战胜内心无名焦虑,坚定抗疫必胜信念

滞留湖北的日子里,似乎雪天和雨天占去了大多数,艳阳高照的日子少得可怜,能够沐浴在阳光里,就成了一件让人感觉难得幸福满足的事。

在那每一个日日夜夜里,曾经有一段时间夜里总是失眠,脑子里胡思乱想。感觉自己像一片秋天飘摇的落叶,不知该落向何方?孤零零地在冷风中,漫无边际的飘摇着!我开始迷惘,开始疑惑,脑子里经常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属于我的家到底在哪里?山西,北京,湖北?似乎都是,似乎又都不是。山西是我出生、长大、学习、生活了19年的地方,北京是我打拼、工作、生活了16年的地方,湖北是我一年只有春节回来一周左右时间的婆家,哪里都有家,却又感觉都不是家。疫情持续了这么长时间,某一个刹那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无家可归,突然疑惑自己的根到底在哪里?

在那段日子里,我见证了“死亡与明天哪个会先来”的命题。亲眼见证了一口棺材的打造成型,听着叮叮当当木匠干活的声音,我常常会感叹人生的无常和苦短!看着一个去年还好好的生命,却突发脑瘤,开颅手术之后,仍然在不足四个月的时间里,离开了这个多彩的世界,留下了一个读大学的女儿。因为疫情的原因,匆匆三天就下葬了,丧事可谓凄凉的很,除了去世和发丧这两个特定的时刻,听到过一挂鞭炮的声响,再无其他声音。村干部带着红袖章帮忙张罗着,同时监督着人员的聚集,村里过来的人,有的是真帮忙的,有的是走过场的,还有不乏看热闹的,突然想到一句话“发生在自己身上叫事故,发生在别人身上叫故事”!愿逝者安息!

在那段日子里,我努力充实着自己的生活,不让自己胡思乱想,竟然背会了一些小诗,背会了几十句英文经典名句,重温了四六级的单词,重读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这也是我在假期唯一带回来的一本书,第一次读的时候还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借读的),在没有任何其他书可读的日子里,第一次听起了电子书《明朝那些事儿》《平凡的世界》(以前不看不听电子书,是因为感觉眼睛耳朵不舒服)。每天陪着孩子上网课,上午三小时,下午三小时,晚上写作业。这样的日子或许也算充实得了。

在那段日子里,我禁不住的会思考:活着的意义和尊严,奋斗的价值和意义,亲情的可贵和珍惜……

在那段日子里,看着电视里抗疫英雄事迹的各种报道,国家和社会的努力,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抵抗疫情,做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内心也会升腾起一股暖流、一种力量、一份信念!从最初的无所谓,到之后的恐慌、焦虑、接纳、平淡,到现在的泰然处之,此刻的我,也是幸福和温暖的,期盼疫情早日结束,静待春暖花开……

四、一波三折终于返京,居家隔离准备复工

坚持打卡,静待返京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各地陆陆续续都推出了健康码。因为我们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才可以返京,所以健康打卡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在微信和支付宝的防疫健康码页面例行健康打卡,这个动作已经成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恨不能所有需要健康打卡的地方,都去打卡,生怕有遗漏。

可能对于其他省份的人来说,希望湖北人就乖乖的待在湖北,哪里都别去,跑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就又增加病例,不在家老老实实的待着?

事实上,身处湖北的未必都是湖北籍人,也有很多异乡人,这些人每一天都在期盼着回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滞留湖北的每一天都成了思亲的每一天!当然即使湖北籍人,也需要生存,当听到外面开始排斥湖北人的消息,村里的人就开始议论,“看来今年是没法儿出去打工了,好多地方都不要湖北人!”“今年就在家种点菜,养两头猪,先熬熬吧!”等等,人们都在为生计生活犯愁!

村子解封,曙光在前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流逝着,已经四次接到公司延迟上班的通知。当然对于滞留湖北的我来说,哪天能返岗还是个未知数,而对于已经返京的员工来说,没有了家人的陪伴,一个人待在租住的小屋里,天天居家隔离,深深的孤独充斥着。以往对出租屋的定义,只是晚上回去睡个觉的地方,所以布置陈设都很简单,也很少有人自己做饭吃,都是在外面吃点儿。北漂的日子,要想奋斗出个样子,起早贪黑是必须的,加之高房租,很多人租住的都比较偏远,顶着星星出门,披着月光回家,外面吃点儿,回家洗漱玩会儿手机睡觉。而现在却要整天待在出租屋,还不止一天,可想而知内心的感受。

就在滞留湖北的第55天,听到了一个值得振奋的消息,那就是村子解封了,县区域内可以自由活动了,宅家近两月的人们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隔壁在丈母娘家已经逗留了这么长时间的姑爷们,立马讨论着开车返家的事宜;还有人开着车到镇上去兜风;村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聚在一起,讨论着农耕的事宜;而我们一家人继续居家,自给自足,借着阳光明媚,赶紧晾洗衣服,总归,村子解封就是好的开始,意味着我们离返京更近一步。

疫情已稳,政策频出

随着疫情控制的稳定,治愈的人越来越多,各种积极向好的新闻以及国家政策频出。

先是听到可以允许除北京外滞留湖北的外地人员有序返乡了!那一刻内心还是有一丝小欢喜的,也在积极的打听咨询到底如何离鄂,经过多方打听得出的结论是:继续踏实在湖北待着吧!北京回不去这是全国上下都知道的,尤其是黄某某事件之后。老家山西也回不去,因为妹妹说街上都拉着长长显眼的红色条幅:拒绝接收湖北返回人员!更别说让开个接收证明了!谁都不敢担这个责任,没人敢给开。没有接收证明,这边就申请不了通行证,没有通行证自然连高速都上不了!第一次感受到寸步难行的滋味,有家回不去,有工作等同于失业,无助的感觉。

紧跟着,新闻陆续报道,支援武汉的所有医护人员也都陆续撤离了武汉,经济重启的声音一波高过一波,复苏的景象就在眼前。各地的政策都在松动,湖北省长也在喊话,国家也都在张罗着复工复产,那一刻,心里在问:像我们这样已经在家隔离了两个月的人,什么时候可以畅通无阻的复工复产呢?

终于有一天,看到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通告,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地区,将于3月25日起解除离鄂通道管控,武汉市将于4月8日起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真是让人振奋的消息。我逐字逐句解读着通告的内容,终于有盼头了!

同时还看到关于返京的相关规定,迫不及待的打开支付宝中的“京心相助”小程序,填下了一家三口的返京申请信息,静待审核结果!

每天早上一睁眼,第一件事不是上厕所,不是发呆,不是伸懒腰,不是打呵欠,而是迅速拿起手机,打开支付宝,找到“京心相助”小程序,进去查看“返京服务状态查询”,当看到依然是“审核中”时,内心就会有一丝失落。

28日终于看到了“审核通过”四个绿色的小字,兴奋之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终于可以返京了。

返京之路,欢喜雀跃

审核通过之后,把家里的农活以及老人安顿了之后,一家人驾车踏上了返京之路。

一路上可谓是畅通无阻,车辆并不是很多,除了必要的加油、上厕所之外,我们都没有离开过车辆,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对己负责对人负责。

过长江跨黄河,横跨湖北、河南、河北,终于于4月1日早上来到了进京的检查站,看到了路边贴的红色纸张标识,“湖北返京人员专用通道”,刚看到时,心想是不是要经过复杂的检查,会不会排斥湖北返京的我们呢?小心翼翼的驾车驶入了专用通道,渐渐越来越清晰的看到了前方的检查人员,越来越近,车速也渐渐的降了下来。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将车停在边上,我们下了车来到了登记台,听到工作人员亲切的说:“欢迎你们回北京,这是专门为你们设置的通道,不用排队,检查登记完就赶紧回去找居委会报道回家吧!”听到这句话那一刻,有想哭的冲动,有种久别后重新见到家人的亲切和温暖。测量了提问,填了表单,拿着回执,直奔居委会。

居委会工作人员也亲切的询问我们一路是否顺利,在湖北呆那么久不容易,回家好好收拾一下,做好自我防护,克服一下困难,有什么需要随时打电话……

居家隔离,期盼复工

今天使我们居家隔离的第六天,家里彻底的收拾打扫清洗了一遍,重新布置了一番,尽管门口堆满了垃圾,但是心里是清明的,简单的生活简单的幸福。

 

此刻,内心满是感激和感恩。感谢生在和平繁荣的时代,感谢有祖国强大羽翼的呵护,感谢所有抗疫英雄的无私无畏,感谢伟大光荣党的指引。

疫情让我们更懂得了珍惜,努力拼搏,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滞留湖北70天后,终于成功返京,万千感慨和唏嘘落于笔墨之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tb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