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贝:
今天终于把课程录完了,完成了阶段性任务。看我们的合影,很开心是不是?因为我们做着喜欢的事。合影放在文末了。
几天来的紧张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于是开始读大前研一的经典《专业主义》。
印象里,在十多年前一次逛书店的时候,抬头扫到一本书,封面上赫然印着“专业主义”几个大字,还有“专业,你唯一的生存之道”这句话。
“唯一的生存之道”吸引了我看了三秒钟,但是那本书放得很高,我又默认的把“专业”和“专家”等同起来,觉得自己和专家离得十万八千里,估计看了也没有什么用,就默默走开了。
可以看出,年轻时候的我其实就对“专家”有种向往了,可惜那时年少见识少,错过了这样的好书。不然,可能今天早就是大专家了。
1.什么是专家?
专家并非专业技术人员。专家是词源是“profess”,本意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到今天为止,所有职业中入职之前需要宣誓的只有医生。
但是实际上,所有的职业都应如此,除了医生要对人的生命负责,律师应当正直,保持公平正义,教师应当创造并传播正确的知识、培养人才,会计、税务等等专业人士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
单纯的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只能被称为专业技术人员。拥有职业信仰的专业人员才是专家。
2.为什么中国缺少专家?
既然拥有职业信仰的专业人士才是专家,什么样的人有职业信仰?
专家的前提是“业”而不是专。“业”指的是某种成就或结果,创造价值,“专”指的是服务某些客户。“专业”就是为某些客户创造价值。不管老板是谁,专业由市场制度和客户决定价值。
“业”来自社会分工,有了分工才有“职业”、“专业”。
传统的中国一直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大家各自守住一亩三分地,自给自足,不用协作,可以老死不相往来。
在这样一个“自给自足”的环境中,就不存在大范围和大规模的交易,所以“业”就没有固定的规则,只能用道德调节。
大家只重视“专”,为谁服务;不注重“业”,做的怎么样。
所以在中国没有“现代职业”的传统,自然较少人有“职业信仰”。
但是商品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必须拥有职业信仰,唯此才能踏上成为专家的道路。
3.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专家?
人人都可以成为专家。‘
当一个人有了职业信仰,再加上一个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他就成了专家。
当然,“人人可以”不等于“人人都是”。原因在于,专家需要拥有好奇心,而且乐于不断学习。
很多人缺乏好奇心,“他们对于全新的或者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没有形成主动吸收的习惯,到了关键时刻,只会抵制,或是逃避。”
抵制和逃避会让自己越来越无知,离专家越来越远。
4.金句:
1)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专家,他们从基础知识开始进行系统学习,亲身实践,对新事物反复消化并不断积累经验;经过持续的训练,他们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提供给别人。
2)每个人都愿意按照自己的意志,而不是他人的意志行事,这两种情况产生的干劲儿是截然不同的。
3)对能够称之为专家的人而言,是不存在退休这个概念的。
4)专家全身都浸透着职业化特性,他们讨厌马马虎虎的工作。因此,他们对工作一如既往的勤勤恳恳,即使年事已高,也要亲临一线;即使报酬微薄,也会尽心竭力。
5)如果在自信的背后没有好奇心作为助推器提供动力,是无法达到一流境界的。这一点可以说是区分非凡与平凡的决定性因素。
6)浅尝辄止的完成工作,这样的人即使工作表现突出,恐怕也无法被称为专家,更不会受到顾客的欢迎,因为他们对顾客缺乏兴趣。
7)企业在竞争激烈与技术变革剧烈的市场中作战,缺乏好奇心的员工很可能会拖后腿。
好啦,亲爱的宝贝,你对什么最有好奇心,你想成为哪一方面的专家呢?
珍珠
2021.1.2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