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小学诗词鉴赏与教学》第三讲:意象、意境

《中小学诗词鉴赏与教学》第三讲:意象、意境

作者: 河南张俊红 | 来源:发表于2023-03-15 22:34 被阅读0次

学习目标:借助意象、意境鉴赏诗词

解读诗词,有时感觉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在理解诗词时,诗中所描写的境界就是一个世界,但不是我们大千世界的现实世界,而是作品中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作者心灵或者意识跟外在的现象接触所产生的,一个带着感动的世界。

刘老师着重讲解了欧阳修【浣溪沙】中“绿杨楼外出秋千”,王国维在解读诗词时认为特别的“尤工”?

因为“绿杨楼外出秋千”,动静结合,能在能让我们在脑海里仿佛看到翩翩少女荡秋千的优美舞姿。

我们在解读诗词时,不仅要分析景物形象,还有事物形象,人物形象,典故、符码等。

意境:

诗词的的解读要从整体上来理解和把握,要前后连贯一起。

《天净沙.秋思》怎样理解诗歌创造的意境?

我们需要走进诗人的世界里,仿佛是你走在夕阳西下,自己就是那位断肠人,漂泊在外的游子,看到此景,心中涌起强烈的思乡之情。

诗词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没有一点生气活力,乌鸦都已经归巢,而诗人自己却在外忙着赶路,何时才能回家?

“小桥流水人家”:看到小桥流水人家,想起自己的家乡,更触动诗人的悲伤之情。

“古道西风瘦马”:古人一般到秋天,都想回家了,在外漂泊了大半年,“伤春悲秋”,诗人的羁旅之苦,漂泊之苦,都溢满心头。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出所有漂泊在外游子的无奈、思乡之情。

“断肠人在天涯”:能够引起那些人生境界相似的游子们的共鸣。

意境的想象,也要整体上理解连贯在一起。

《清明》这首诗家喻户晓,但是真正理解诗歌的意境,却有点难。

“清明时节雨纷纷”:春雨绵绵不断,因为春雨贵如油,交代下雨的状态。“清明时节”是春光明媚的时候,人们踏春、赏春、祭祖,是花开最繁盛的时候。

“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代行人指远行的人,奔波漂泊在外的人,诗人在细雨绵绵中赶路。衣衫被雨打湿,他的心也不由感伤凄迷啊!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时感伤的诗人,看到悠闲自在的牧童遥指杏花村,动作点亮了诗人心里的温暖,充满希望、诗意而且亲切。漂泊在外,看到有酒、有歇脚的地方,心中顿时暖暖的,渺茫中依稀有了一点希望。

在古时代封建社会,这幅诗意的画面,真正是劳动人民心中理想的场景,有很多文化密码。

辛弃疾的《渔家傲.秋思》也表达了守卫边关的思乡之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是文化符码,诗人看到大雁南飞无留意,心中也想离开,回到家乡。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相关文章

  • 谈《文心雕龙 知音》(四)

    主张从古诗文意象意境角度进行鉴赏教学。一些研究从古诗词“意象”角度入手,研究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方式。如李翠...

  • 读懂诗歌中的虚词 ——从《九日齐山登高》说起

    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从意象出发,还原画面,理解意境,进而理解诗人在此境下的的情感。而意象都是名词,属于...

  • 古诗鉴赏经

    古诗鉴赏经 (自编) 古诗鉴赏经,手法数不清。 意象拈来处,组合成意境。 譬如描幅画,融入其感情。 或者实与虚,你...

  • 诗歌鉴赏

    1、特定形象(意象)解读 【意象:所写之景(名词)】 2、诗歌意境鉴赏 3、情感主旨提炼 4、语言文字推敲...

  •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二)

    教学要点:掌握意象描写的方法及意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鉴赏指导 方法总结 1.意象的作用 明确意象的...

  • 诗词的理解与精神的成长

    话题有标题党之嫌? 没关系,我今天要说的是诗词鉴赏中常用词意象和意境的由浅入深的理解过程,拥有故事会阅读词汇量的人...

  • 如何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

    有朋友提问:如何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 古诗词意象就是带有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景物。古诗词意境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打个...

  • 氓妇,我想对你说

    诗歌教学要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这是诗歌教学的核心。何谓意境?其中“意”指的是“意象”,“境”指的是艺术的...

  • (333)宋朝辉名师+研修共同体

    忆昔梧桐诗词中 宋朝辉 教学目标 1.通过关于梧桐诗歌,理解梧桐的意象,理解其意境。 2.通过探访梧桐诗,引导学生...

  • 这些诗词常用意象,助孩子读懂诗词|小书灯家长论坛

    在诗词中,花草树木类的意象频频出现,那么他们究竟有什么含义呢?其实了解了这些意象背后的意思,对于我们鉴赏诗词,有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小学诗词鉴赏与教学》第三讲:意象、意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ykrdtx.html